list
退役军人风采
当前位置:首页 >> 军人风采 >> 退役军人风采
司景生:铁血铸军魂 白首铭初心
发布时间: 2022-06-27 11:21   |  来源: 内蒙古自治区退役军人事务厅
打印   |  分享到:

一件深绿色的军装,衣襟前别着大大小小的立功奖章,司景生端详、抚摸着这些“宝物”,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它们像是年代留声机,时时刻刻让他回想起那段戎马倥偬的峥嵘岁月。老人虽已耄耋之年,仍精神矍铄、声音洪亮,慈祥的眼神中依然透露着坚毅。

天地英雄气  江河万古流

司景生,1928年出生,江苏沭阳人,1948年5月参军,1949年入党,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浦东战役。1950年10月,随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批入朝参战,曾任20军58师174团1营机枪连班长。

1948年入伍,在华东野战军苏北兵团12纵35旅105团警卫连,同年11月淮海战役打响,参加了淮海战役围歼黄伯韬第七兵团的铁桥阻击战、徐东阻击战中的二陈集阻击战,在参加对杜聿明集团的围歼战中,随12纵攻占了徐州飞机场。

渡江战役时,司景生参加了西梁山战斗,随后又参加了上海浦东战役的川沙白龙港之战和高桥战斗。据司景生回忆,高桥战斗中,双方打得难解难分、弹尽粮绝,连长派他组织敢死队不惜一切代价把子弹送上前沿阵地,在第一次送弹药未果后,又组织第二次强冲,机枪封锁中,前面的人倒下去,后面的人往上冲,完成任务后发现一侧的衣兜被子弹打碎,人却安然无恙,这次战斗至今让他记忆犹新。

血战长津湖  坚守爱国心

1950年,司景生随部队离开驻地苏州北上,到达山东曲阜集结、训练近一个月后开拔,从吉林省安东市(现丹东市)入朝作战。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发起第二次战役,在水洞战斗中,一颗炮弹被扔在离司景生3米远的地方,如果当时爆炸,全班将无一人幸免。

在司景生的记忆里,长津湖战役中战士们既要同敌人浴血奋战,也要同大自然浴“雪”抗争,当时因后勤准备不足,又逢朝鲜下起百年不遇的大雪,原定的进攻从1950年11月25日被推迟到27日,很多战士只有“大盖帽、黄胶鞋”以及一身难以御寒的薄冬衣,在雪地里趴了三天。虽然曾缴获一辆装载军毯的美军运输车,但因为部队里大多是南方兵,没有雪地作战经验,有的战士脚一滑就跌落山坡,有的战士脚和鞋冻在一起,有的战士晚上烫完脚第二天就截肢。在这次战役中,司景生的双脚也留下了不能治愈的冻伤。

除了与敌人斗、与自然斗,还要与自己的饿意斗。由于只带了7天的炒面,一路上,司景生与其他战士一口炒面一口雪,炒面吃没了,就吃部队配发的饼干,每次只敢啃一点。但就是在这样异常艰苦的条件下,志愿军战士们舍生忘死,殊死拼杀,血洒异乡,硬是把美军打回三八线,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胜利。

峥嵘岁月苦  难撼英雄志

1952年10月,司景生随所在的部队回国,在连里当文化教员。他从小聪明好学,业余时间跟父亲学了些文化知识,在部队文化扫盲期间,他在教师导营培训一年后,便在军营教战士们学文化。

1953年阴历三月,司景生在宁波驻军时与老家的未婚妻在部队完婚。那时他和妻子的全部家当是入朝时发的写有“中国人民志愿军”字样的一个茶缸和一支钢笔,如今这两样物品早已成为他回忆战争岁月、怀念战友的珍宝。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1956年司景生转业回到老家江苏省沭阳县,虽身经百战,九死一生,他却一直没有忘记自己的信仰。

1958年3月,司景生听从党的召唤援助北大荒,用拿枪的手拿起锄头,到黑龙江密山县857农场6分场1队当拖拉机手,成为建设共和国的第一代拖拉机驾驶员。当年他是一名为建立新中国奋不顾身,奋勇厮杀的热血男儿,而后他是为开垦建设北大荒挥洒汗水的中年汉子。

1960年农垦部决定开发内蒙古,司景生和他的同事们参加支援内蒙古开荒建设,组建扎兰屯农场。随后,山东闹灾荒,他又去支援山东灾区建设。

1966年,扎兰屯农场整体搬迁到大兴安岭,司景生率先来到甘河流域开发建设农场,先后做过拖拉机手、保管员,无论从事什么工作,从没有过怨言,他始终说;“党需要我在哪里,我就在哪里。”

1986年司景生在科研站离休。现如今,耄耋之年的司景生儿女绕膝、安享晚年。

血染的江山是一面镜子,映照老兵沧桑的脸庞。一部抗美援朝战争史,就是一部志愿军百万将士用生命写就的英雄史,从鸭绿江到“三八线”的群山中,从汉江到清川江两岸的土地上,处处浸透着中华儿女的忠诚与热血。

时至今日,曾经英勇无畏的战士已年逾九旬,而今夜阑卧听风吹雨,梦回时依然是当年铁马冰河的不凡岁月。“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每当回忆起那段血与火的光荣岁月,司景生心里都会感慨万千。虽然战争给他留下了无法治愈的伤痛,但是看着自己和战友誓死守护的祖国日渐繁荣昌盛,他最大的期盼不是自己健康长寿,而是抗美援朝精神薪火相传,让“最可爱的人”永远活在国家和民族的记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