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察布市集宁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会同区委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武装部、共青团集宁区委员会、集宁区财政局、集宁区教育局、集宁区融媒体中心、集宁战役红色纪念园管理处10部门共同举办“传承英雄精神—我是红色故事讲述人”音(视)频征集活动。活动开展以来,涌现出一大批制作精良、感人至深的优秀作品,引领带动广大群众在网络空间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民族精神,展现爱国情怀。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缅怀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特集中展播部分作品。本期故事讲述人是抗美援朝老兵常志文,请欣赏。
发扬人民军队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献身精神
常志文,男,88岁,1934年生于乌兰察布市丰镇市,1951年入伍(17岁),抗美援朝出国作战期间任23兵团宣传部工作人员,后参加政治部宣传部组成的作战队从事修建飞机场工作。1988年退伍,退伍后在原乌兰察布盟运输公司工作,直至退休,现居住在集宁区幸福人家小区。
精神抖擞,身体健硕,这是见到抗美援朝老兵常志文的第一印象。近日,集宁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传承英雄精神—我是红色故事讲述人”采访组工作人员来到了抗美援朝老兵常志文家中,常志文已同子女早早的等在门前。见到记者,已满头白发的常志文快步从家门口的坡上走下来,挨个握手、打招呼,口齿清晰,全然不觉这位老人已88岁。
老人的子女从屋里拿出了195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颁发的《革命军人证明书》、一枚“抗美援朝纪念章”和一枚“朝鲜人民共和国授予的纪念章”。看着眼前这些荣誉,老人想起了在朝鲜战场上的峥嵘岁月。

1950年,美国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战火严重威胁到新中国安危,为响应国家“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1951年7月参军入伍,编制到北京军区23兵团,那年只有17岁。9月2日从河北景县出发,9月9日跨过鸭绿江正式进入朝鲜境内,后经过8天8夜的急行军到达目的地。
常志文回忆:“刚入朝的时候经过的是朝鲜的新义州,当时新义州已被美国部队轰炸的满目疮痍、一片废墟,到处都可见到流离失所的难民,到处可以见到哭哭啼啼的孤儿和举家逃往中国的朝鲜民众,当看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们抗美援朝就是保家卫国”。
“美帝国主义军队见桥就炸、见火车就毁,其目的就是要切断志愿军的后勤补给。我们人民军队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誓死与美帝国主义战斗到底,我们白天挖战壕、晚上修机场,志愿军战士没有一个掉队,用生命和鲜血最终换来了胜利。于1953年7月正式在朝鲜板门店双方签署《朝鲜停战协定》,标志着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

如今88岁的常志文生活安逸,身体硬朗,膝下的儿女都已经成家立业。《革命军人证明书》、一枚“抗美援朝纪念章”等这些“宝贝”,常志文一直珍藏在家中。
常志文告诉我们:“生活上遇到困难时,我就拿它跟打仗时比一比,这点困难不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