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市动态 返回上一级
发布时间: 2025-09-08 11:31
来源:中国军人网
朗读
土左旗:双拥模范续新枝 红色沃土结硕果

2025年盛夏的土默川平原热浪翻涌,内蒙古土左旗善岱镇独立坝加固现场却激荡着更为炽热的情谊。迷彩身影与当地群众并肩奋战,800余人次的解放军、武警官兵和民兵在泥泞中肩扛沙袋、加固堤坝,汗水浸透的军徽在阳光下格外耀眼。“当兵的来了,我们心里就踏实了!”村民王大爷抹着汗笑道。这幅动人画面,正是土默特左旗人武部荣膺2025年内蒙古自治区双拥工作先进单位的现实缩影,更是这片红色沃土军民血脉相连的鲜活见证。

赓续红色基因,厚植双拥沃土

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红色革命圣地,土默特左旗承载着厚重的革命记忆,在这片流淌着红色血脉的土地上,双拥文化早已融入城市肌理。乌兰夫故居墙角的二维码,扫码即可聆听“码上”双拥音频故事;贯穿城区的“双拥路”两侧,军事文化展板与爱国主题雕塑无声讲述着峥嵘岁月;依托“百名上校进百校”和乌兰牧骑民兵分队“进学校、进社区、进军营、进机关、进企业”的“五进”活动,国防教育如春风化雨般浸润心田。当悠扬的马头琴声在驻旗某部队营区响起,乌兰牧骑民兵分队一曲《保卫黄河》引发全场官兵激昂合唱,军民团结的炽热情感在旋律中升腾。“我们建设的不仅是看得见的双拥路、双拥林,更是刻在群众心里的精神坐标。”人武部上校政委郭俊龙的话语道出了深意:红色基因与强军使命在这里交融,铸就了坚不可摧的军民同心圆。

聚力拥军优属,筑牢强军后盾

在土左旗,“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绝非口号。旗人武部联合乌兰牧骑民兵分队送文化进军营的歌声刚落幕,联勤保障部队第969医院的专家团队便携带设备深入乡村,为700余名群众义诊送药,将“民拥军”的暖流转化为“军爱民”的实际行动。这背后是系统化的制度支撑——推动落实“军地互办实事双清单”机制,62家拥军企业织就覆盖全旗的社会化服务网络。近五年来,人武部倾力解决官兵后顾之忧:积极协调军人子女入学,妥善安置随军家属和退役军人就业,及时发放抚恤补助金和义务兵优待金。同时,联合旗退役军人事务局等相关部门,为立功军人家庭送去喜报,为入伍新兵家庭悬挂“光荣之家”牌匾,在全旗营造了拥军优属的浓厚氛围。下一步,旗委、旗政府将持续把解决军人“后院、后代、后方”问题视为己任,用心、用情做好拥军优属工作,切实增强军人军属的荣誉感和获得感。

践行拥政爱民,迷彩辉映初心

从脱贫攻坚战场到乡村振兴一线,再到抢险救灾前沿,子弟兵的身影始终挺立在土默川大地最需要的地方。在善岱镇公布村,人武部驻村帮扶为其争取专项资金,发展蘑菇种植产业的同时全面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带动村民增收致富;驻旗空军某部投入大量资源,协助塔布赛乡章盖台村更新农机、兴修水利,助力该村乡村振兴工作走在了全乡前列。

当雨季洪水威胁善岱镇独立坝,人武部紧急组织民兵突击队昼夜奋战加固堤坝,与村民肩抗数万沙袋加固险段。泥水中并肩作战的身影、汗水浸透的迷彩服与汗衫、军民合力筑起坚实堤坝的动人画面更是被央视新闻网捕捉记录,通过CCTV4、CCTV7、央视频等媒体平台将土默特左旗军民同心抗洪抢险的故事传遍全国,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赞誉,成为新时代军民鱼水情的生动注脚。在更广阔的为民服务画卷中:军队援建“八一爱民学校”持续开展“蓝天圆梦”助学工程;民兵分队累计献血5万余毫升;常态化的“关爱夕阳红”活动温暖困难老人……“把驻地当故乡是刻在骨子里的信念。”独立坝抢险的善岱镇党委书记云鹏望着新筑堤坝感慨。这支“不走的服务队”,用迷彩色为北疆大地增添了最动人的平安底色。

在这片红色热土上,自治区双拥工作先进单位崇高荣誉,必将激励着土默特左旗军民以赤诚之心为笔,以鱼水深情为墨,在祖国北疆续写新时代双拥工作的壮丽篇章,让双拥之树永远长青。这血脉相连的力量,早已化作筑牢北疆安全稳定屏障的钢铁长城,成为这片红色沃土最深沉的时代回响。

list
盟市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盟市动态
土左旗:双拥模范续新枝 红色沃土结硕果
发布时间: 2025-09-08 11:31   |  来源: 中国军人网
打印   |  分享到:

2025年盛夏的土默川平原热浪翻涌,内蒙古土左旗善岱镇独立坝加固现场却激荡着更为炽热的情谊。迷彩身影与当地群众并肩奋战,800余人次的解放军、武警官兵和民兵在泥泞中肩扛沙袋、加固堤坝,汗水浸透的军徽在阳光下格外耀眼。“当兵的来了,我们心里就踏实了!”村民王大爷抹着汗笑道。这幅动人画面,正是土默特左旗人武部荣膺2025年内蒙古自治区双拥工作先进单位的现实缩影,更是这片红色沃土军民血脉相连的鲜活见证。

赓续红色基因,厚植双拥沃土

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红色革命圣地,土默特左旗承载着厚重的革命记忆,在这片流淌着红色血脉的土地上,双拥文化早已融入城市肌理。乌兰夫故居墙角的二维码,扫码即可聆听“码上”双拥音频故事;贯穿城区的“双拥路”两侧,军事文化展板与爱国主题雕塑无声讲述着峥嵘岁月;依托“百名上校进百校”和乌兰牧骑民兵分队“进学校、进社区、进军营、进机关、进企业”的“五进”活动,国防教育如春风化雨般浸润心田。当悠扬的马头琴声在驻旗某部队营区响起,乌兰牧骑民兵分队一曲《保卫黄河》引发全场官兵激昂合唱,军民团结的炽热情感在旋律中升腾。“我们建设的不仅是看得见的双拥路、双拥林,更是刻在群众心里的精神坐标。”人武部上校政委郭俊龙的话语道出了深意:红色基因与强军使命在这里交融,铸就了坚不可摧的军民同心圆。

聚力拥军优属,筑牢强军后盾

在土左旗,“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绝非口号。旗人武部联合乌兰牧骑民兵分队送文化进军营的歌声刚落幕,联勤保障部队第969医院的专家团队便携带设备深入乡村,为700余名群众义诊送药,将“民拥军”的暖流转化为“军爱民”的实际行动。这背后是系统化的制度支撑——推动落实“军地互办实事双清单”机制,62家拥军企业织就覆盖全旗的社会化服务网络。近五年来,人武部倾力解决官兵后顾之忧:积极协调军人子女入学,妥善安置随军家属和退役军人就业,及时发放抚恤补助金和义务兵优待金。同时,联合旗退役军人事务局等相关部门,为立功军人家庭送去喜报,为入伍新兵家庭悬挂“光荣之家”牌匾,在全旗营造了拥军优属的浓厚氛围。下一步,旗委、旗政府将持续把解决军人“后院、后代、后方”问题视为己任,用心、用情做好拥军优属工作,切实增强军人军属的荣誉感和获得感。

践行拥政爱民,迷彩辉映初心

从脱贫攻坚战场到乡村振兴一线,再到抢险救灾前沿,子弟兵的身影始终挺立在土默川大地最需要的地方。在善岱镇公布村,人武部驻村帮扶为其争取专项资金,发展蘑菇种植产业的同时全面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带动村民增收致富;驻旗空军某部投入大量资源,协助塔布赛乡章盖台村更新农机、兴修水利,助力该村乡村振兴工作走在了全乡前列。

当雨季洪水威胁善岱镇独立坝,人武部紧急组织民兵突击队昼夜奋战加固堤坝,与村民肩抗数万沙袋加固险段。泥水中并肩作战的身影、汗水浸透的迷彩服与汗衫、军民合力筑起坚实堤坝的动人画面更是被央视新闻网捕捉记录,通过CCTV4、CCTV7、央视频等媒体平台将土默特左旗军民同心抗洪抢险的故事传遍全国,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赞誉,成为新时代军民鱼水情的生动注脚。在更广阔的为民服务画卷中:军队援建“八一爱民学校”持续开展“蓝天圆梦”助学工程;民兵分队累计献血5万余毫升;常态化的“关爱夕阳红”活动温暖困难老人……“把驻地当故乡是刻在骨子里的信念。”独立坝抢险的善岱镇党委书记云鹏望着新筑堤坝感慨。这支“不走的服务队”,用迷彩色为北疆大地增添了最动人的平安底色。

在这片红色热土上,自治区双拥工作先进单位崇高荣誉,必将激励着土默特左旗军民以赤诚之心为笔,以鱼水深情为墨,在祖国北疆续写新时代双拥工作的壮丽篇章,让双拥之树永远长青。这血脉相连的力量,早已化作筑牢北疆安全稳定屏障的钢铁长城,成为这片红色沃土最深沉的时代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