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以来,包头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坚持问题导向,综合施策,主动夯实基层基础工作,不断强化末梢神经职能作用,增强了服务保障的精准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全面提升基层服务中心(站)服务效能、专业水平和情感温度,助推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高质量发展。
筑牢根基,织密建强服务保障“组织网”
健全完善业务指导机制。每半年在两级退役军人服务站自查的基础上组织1次互学互鉴活动,并采取集中调研检查和“四不两直”的方式对所属退役军人服务站点进行1次全覆盖明察暗访,进一步落实好《包头市基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2025年度任务清单》。同时将服务保障工作成效与苏木乡镇街道绩效挂钩,确保任务落地见效,形成了 “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 的工作格局。持续推进规范化建设全覆盖,组织全市各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严格落实政治文化建设要求,规范制作悬挂各类标识标牌,建强人才队伍。结合退役军人事务员新职业建设工作,把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工作人员教育培训纳入年度工作计划,明确培训需求,每半年采取举办业务培训班、以会代训、组织观摩等方式组织1次工作人员业务培训。特别是对新调整的工作人员,组织岗前专项业务培训,进一步提升了工作队伍的专业素养,推动了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从“有形覆盖”向“有效发挥作用”转变,服务环境更加温馨、便捷、规范,服务流程更加顺畅、透明、快捷。
精准施策,全力打通政策落实“中梗阻”
积极推进“互联网+退役军人服务”。充分利用好全国、全区退役军人事务综合管理平台、地方政务服务平台。推动“退役军人服务一件事”有效落实,每月调度1次相关工作,引导退役军人使用蒙速办APP第一时间办理相关手续,申请受理做到“周周清”,退役军人报到、社保、医保、落户等事项做到了“一件事一次办”。深化“代办帮办”服务。对行动不便、年老体弱或其他有特殊困难的退役军人,主动提供上门服务或全程代办服务。严格落实常态化联系退役军人制度。每月调度各服务站常态化联系退役军人工作情况,掌握实情、熟知底数。通过电话、微信、走访等形式,定期了解情况、联络感情、解决问题,变“被动接待”为“主动问需”,将服务触角延伸到最基层,及时发现和解决退役军人的身边事、烦心事。充分发挥“老兵工作室”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和化解矛盾的末梢神经优势作用,严格依法依规,把基础性、苗头性信访矛盾调解化解在基层,使服务站真正成为退役军人信赖、依靠、有归属感的“娘家”,用心用情用力打通了服务退役军人“最后一公里”。
创新赋能,精心打造尊崇关爱“暖心港”
精准识别困难退役军人,通过多方核实确认,建立困难退役军人“一人一档”帮扶台账,截至目前,全市有审核属实帮扶人员495人,已脱困319人,自然减员78人。持续加强军转干部管理服务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走访和扶贫济困送温暖活动,春节期间,对817人企业军转干部进行了慰问,发放慰问金159万元。将功臣模范和因战因公致残、患有严重疾病的企业军转干部作为重点救助对象,发放企业军转干部困难补助77.45万元。对117名困难企业军转干部进行了个案救助,发放救助金21.8万元。大力推广尊崇APP,全市有412家企业入驻尊崇APP,13882名退役军人、优抚对象注册。已成交订单总数201笔,成交金额17541.66元。营造尊崇社会氛围。组织开展“四尊崇、五关爱、六必访”等情暖老兵系列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政策解答、志愿服务、法律援助等专项服务退役军人工作,在增进退役军人归属感、幸福感上下功夫,大力宣传营造尊崇军人、关爱退役军人的良好社会氛围。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下一步,包头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将持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退役军人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突出问题和结果导向,着眼退役军人所盼,创新精准服务保障,全力以赴把退役军人接收安置好、服务保障好、教育管理好、作用发挥好、权益维护好,为全市广大退役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提供更高效更优质的服务,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退役军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