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战、召必回。我是退役军人,也是共产党员,不仅在祖国需要我时冲出去,也要在人民需要我时顶上来。”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退役军人苏沛然毅然加入退役军人抗疫防疫志愿队,他全副武装赶往检测点协助维持秩序,引导居民进行核酸检测。
10月23日以来,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发生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市、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闻令而动、迎难而上,将疫情防控第一线作为践行初心使命的“主战场”,在疫情面前铸成守护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铜墙铁壁,用那抹党员“红”温暖百姓的心。
退役不褪色 疫情显担当
10月24日,临河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发布志愿服务招募令,先后有100多名退役军人报名,共同组成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奔赴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
2019年退役的“90后”退役军人石伟得知临河区招募退役军人志愿者的消息时,他像听到了冲锋号,第一时间报名,参与到金川街道明珠社区值守点工作中。在区域核酸检测中,石伟和战友们穿上防护服连续奋战7个小时,扫码登记、核酸检测、引导群众排队,检测结束后又和小区物业开展门岗检查、防疫消杀、劝导宣传等工作。石伟说:“工作是有些累,但我们是退役军人,退伍不褪色,这点苦不算什么。”
“若有战、召必回”,这是每一位军人退役时的铮铮誓言。“尽管戎装早已褪去,但面对疫情,我们毅然‘冲锋’在一线,从‘橄榄绿’到‘志愿红’,我们要用行动彰显忠诚奉献的军人本色,为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自己的力量。”退役军人刘京明说。
上阵夫妻档 携手战疫情
有一种相伴叫“一场战疫,两处战场”,有一种力量叫“并肩作战,各自坚守”。在此次抗击疫情中,蔺润喜、秦业夫妻二人虽然不能见面,却同处一条战线,他们是夫妻,更是并肩作战的“战友”。
临河区团结街道办事处辖6个社区,其中老旧小区、平房区居多,辖区面积大,情况复杂。作为街道办事处主任,秦业日夜坚守在抗疫一线,每天睡眠不足4小时,手机几乎不间断地响,接电话、挂电话、接电话……因没时间喝水,嗓子已变得沙哑。
每天凌晨,秦业开始统筹安排当天的防控工作,接着巡查各社区、各点位的情况,在每天核酸检测结束后,又开始为行动不便老人、居家隔离人员配送生活物资、药品,协调孕妇等特殊就医群体出行证明和爱心车等事宜。她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担当,迎难逆行保辖区4万居民平安。
“这个秦主任负责任,性格又好,每天跑前跑后的,还到处找渠道给我买降高血压的药,太感谢她了,有她在,我们心里踏实。”,健康小区的李大爷说道。
秦业的爱人蔺润喜是巴彦淖尔市消防救援支队一级督导员,也是冲锋在抗疫一线的共产党员。
面对形势严峻的疫情,蔺润喜带领40人的党员突击队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将每一名参与行动处置人员的任务定人、定物、定岗、定位,确保在疫情突发处置的情况下迅速集结、快速处置、科学高效、安全到位。
“我和秦业都在疫情一线,虽然每天见不到,但是我们都知道对方肩上的使命责任重大。哪里需要就要出现在哪里,疫情不退我不退。”这是蔺润喜同志的誓言,也用他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在岗31年的“老消防员”的初心和使命。
疫线“姐妹花” 抗疫献余热
连日来,在临河区东环街道东发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中,大家总能看到一对党员老姐妹的身影,一位叫冯秀珍,一位叫顾彩云,今年都是66岁,退休前是一个单位的同事。她们主动请缨,参与疫情防控一线工作,被居民们亲切地称为抗疫“姐妹花”。
东发社区属于旧城区,平房较多,设施简陋。每天天还未亮,冯秀珍和顾彩云就借来桌子和椅子,一路搬到采集核酸检测点,打着手电筒布置核酸采集场地。
由于她们所在的社区7组和8组的居民住得比较分散,有些地方都没有门牌号,作为这里的老住户,入户排查的工作就交给了冯秀珍和顾彩云。姊妹两人拿着喇叭,挨家挨户了解情况,记录好行动不便人员的住址,再带着“大白”去家里做核酸。
有些居民对于每天采集核酸表示不理解,总觉得今天做了,明天就不用了。冯秀珍和顾彩云总会耐心劝说,向居民们解释其中意义作用。有时候年轻的“大白”们遇到一些居民不理解,发生争执,冯秀珍和顾彩云还会主动沟通化解矛盾。她们不厌其烦地做工作,也得到了群众的理解与支持。
冯秀珍和顾彩云相识多年,现在又重新成为“同事”,默默无闻地服务着社区居民。她们说,“单靠社区工作人员是很辛苦的,我们可以帮助社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虽然现在退休了,但是我们不会忘记入党的誓言,要继续发光发热,只要疫情在,我们就会一直坚守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