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市动态 返回上一级
发布时间: 2020-11-06 10:27
来源:包头新闻网
朗读
70年峥嵘岁月 听老兵夫妇来讲述

  今天,我们要带您认识两位耄耋老人,他们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如今,70年过去了,但往事依然历历在目。
必须要看的视频☟
  看到记者的到来,93岁的毛万青首先拿出了一张老照片。

  那都是照相馆照的,到了河南一个什么县,我们不在县里面住着,想照相得跑到城里面去,自己想去照就自己去照了。


  毛万青说,当年得知要去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他觉得无上光荣,于是特意找了个照相馆,照了照片寄回老家。1951年,毛万青到了抗美援朝战场,担任医务急救工作,同时还负责工程建设。

  抗美援朝老兵 毛万青:过了鸭绿江,就是朝鲜新义州,整个都被炸平了,好多同志都流血牺牲了。我们修机场,下午就要交工,上午美国飞机弄了好多定时炸弹。那个时候我们不知道那是定时炸弹,它一会儿这边炸一会那面炸,战士们都去挖,挖着挖着就炸了。
  毛万青的老伴儿王丽芬也是一名志愿军战士,她在医院负责护理伤员,回忆起当时的生活,只有两个字可以形容,那就是艰苦。
  干粮袋子里面背的都是炒面,或者是炒米,饿了的时候拿上一把吃。啥也没有,可苦了,当时那是在路上能吃炒米、炒面那些的。到了修机场的那个点,就住到老百姓家,像我们医院有大师傅做饭,那就是背着锅完全自己做饭,那个米可能是朝鲜的,都是糙米,那个米不太好吃,也没有菜,都是国内给运过去的。

  抗美援朝老兵 毛万青:当时我们的武器确实不如人家,那时都是靠人拼,靠人多,武器也不行,就这样把美国军给打垮了。

  抗美援朝老兵 王丽芬:靠意志,靠人民,靠你们志愿军的意志。

  王丽芬还特意给我们展示了她年轻时在石家庄步兵学校时的照片。
  抗美援朝老兵 王丽芬:那个时候没有别的衣服,一年就给发上一套单衣,一套棉服。条件也比较苦,那时候棉衣都穿五六个月,鞋是那种大头皮鞋,可解决问题了,保暖。
  这个是刚参加石家庄步兵学校,三个人比较要好,然后就在石家庄那里拍的。就是苏联那一套, 都穿着裙子,都冷的十月份了还穿着裙子,那个时候发的就是皮鞋,你也知道刚开始从农村连皮鞋见都没见过,就穿的布鞋,刚一穿皮鞋都走不了道,不是硌这个脚就是硌那儿红。那就穿着这个照相去,等到抗美援朝穿这个,半道上可不行,我说这脚可走不了,就脱下来,就穿那个发的那个大的布鞋,绑着袋子就走了,要不然这个鞋大。
  采访中老人告诉我们,他俩并不是结发夫妻。当时抗美援朝战争时,毛万青和王丽芬同在一支部队,但彼此并不认识。1954年,毛万青和王丽芬相继来到包头,并各自组建了家庭。直到2008年,两人的老伴去世多年后,在战友的撮合下,毛万青和王丽芬才走到了一起。因为那段共同经历的岁月,也因为战火硝烟的洗礼,毛万青和王丽芬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珍惜这平淡却温馨的晚年生活。
  抗美援朝老兵 毛万青:现在的生活真的是没有可比的了,现在的生活比过去的生活强百倍。你想我们刚解放的时候,工资也就三、四块钱,现在比那个六七十年代都要高很多倍。

  今年恰逢抗美援朝作战70周年,毛万青和王丽芬收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的纪念章,拿到这枚纪念章,两位老人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抗美援朝老兵 王丽芬:不管怎么样知道我参加过抗美援朝,那个时候我才十几岁就走了。那天还跟我的孩子们说,那个时候我才17岁,才离家半年,也不知道怎么想父母,那就是说走,走就走,还走得特别的快。刚开始不适应,到后来适应了以后,一个晚上走了130里地,还走到了那些男士的前面。不管怎么说,那个时候的劲儿也不是说我多光荣,就知道我们参加抗美援朝,我们到朝鲜了。
  抗美援朝老兵 毛万青:今天的生活是来之不易的,那个时候根本不会想到会有今天,所以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不能把过去的那些事情都忘记了。
list
盟市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盟市动态
70年峥嵘岁月 听老兵夫妇来讲述
发布时间: 2020-11-06 10:27   |  来源: 包头新闻网
打印   |  分享到:

  今天,我们要带您认识两位耄耋老人,他们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如今,70年过去了,但往事依然历历在目。
必须要看的视频☟
  看到记者的到来,93岁的毛万青首先拿出了一张老照片。

  那都是照相馆照的,到了河南一个什么县,我们不在县里面住着,想照相得跑到城里面去,自己想去照就自己去照了。


  毛万青说,当年得知要去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他觉得无上光荣,于是特意找了个照相馆,照了照片寄回老家。1951年,毛万青到了抗美援朝战场,担任医务急救工作,同时还负责工程建设。

  抗美援朝老兵 毛万青:过了鸭绿江,就是朝鲜新义州,整个都被炸平了,好多同志都流血牺牲了。我们修机场,下午就要交工,上午美国飞机弄了好多定时炸弹。那个时候我们不知道那是定时炸弹,它一会儿这边炸一会那面炸,战士们都去挖,挖着挖着就炸了。
  毛万青的老伴儿王丽芬也是一名志愿军战士,她在医院负责护理伤员,回忆起当时的生活,只有两个字可以形容,那就是艰苦。
  干粮袋子里面背的都是炒面,或者是炒米,饿了的时候拿上一把吃。啥也没有,可苦了,当时那是在路上能吃炒米、炒面那些的。到了修机场的那个点,就住到老百姓家,像我们医院有大师傅做饭,那就是背着锅完全自己做饭,那个米可能是朝鲜的,都是糙米,那个米不太好吃,也没有菜,都是国内给运过去的。

  抗美援朝老兵 毛万青:当时我们的武器确实不如人家,那时都是靠人拼,靠人多,武器也不行,就这样把美国军给打垮了。

  抗美援朝老兵 王丽芬:靠意志,靠人民,靠你们志愿军的意志。

  王丽芬还特意给我们展示了她年轻时在石家庄步兵学校时的照片。
  抗美援朝老兵 王丽芬:那个时候没有别的衣服,一年就给发上一套单衣,一套棉服。条件也比较苦,那时候棉衣都穿五六个月,鞋是那种大头皮鞋,可解决问题了,保暖。
  这个是刚参加石家庄步兵学校,三个人比较要好,然后就在石家庄那里拍的。就是苏联那一套, 都穿着裙子,都冷的十月份了还穿着裙子,那个时候发的就是皮鞋,你也知道刚开始从农村连皮鞋见都没见过,就穿的布鞋,刚一穿皮鞋都走不了道,不是硌这个脚就是硌那儿红。那就穿着这个照相去,等到抗美援朝穿这个,半道上可不行,我说这脚可走不了,就脱下来,就穿那个发的那个大的布鞋,绑着袋子就走了,要不然这个鞋大。
  采访中老人告诉我们,他俩并不是结发夫妻。当时抗美援朝战争时,毛万青和王丽芬同在一支部队,但彼此并不认识。1954年,毛万青和王丽芬相继来到包头,并各自组建了家庭。直到2008年,两人的老伴去世多年后,在战友的撮合下,毛万青和王丽芬才走到了一起。因为那段共同经历的岁月,也因为战火硝烟的洗礼,毛万青和王丽芬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珍惜这平淡却温馨的晚年生活。
  抗美援朝老兵 毛万青:现在的生活真的是没有可比的了,现在的生活比过去的生活强百倍。你想我们刚解放的时候,工资也就三、四块钱,现在比那个六七十年代都要高很多倍。

  今年恰逢抗美援朝作战70周年,毛万青和王丽芬收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的纪念章,拿到这枚纪念章,两位老人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抗美援朝老兵 王丽芬:不管怎么样知道我参加过抗美援朝,那个时候我才十几岁就走了。那天还跟我的孩子们说,那个时候我才17岁,才离家半年,也不知道怎么想父母,那就是说走,走就走,还走得特别的快。刚开始不适应,到后来适应了以后,一个晚上走了130里地,还走到了那些男士的前面。不管怎么说,那个时候的劲儿也不是说我多光荣,就知道我们参加抗美援朝,我们到朝鲜了。
  抗美援朝老兵 毛万青:今天的生活是来之不易的,那个时候根本不会想到会有今天,所以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不能把过去的那些事情都忘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