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市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我市各旗县区陆续向481名参加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的志愿军老战士老同志等发放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并送去党和政府的关心和祝福。

“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
10月16日,九原区委副书记杜林春,区委常委、区人武部政委王永震,区政府分管副区长孙斌分别为九原区9名抗美援朝出国作战老战士颁发“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


10月23日,青山区政府区长白云喜、副区长关其戈分别为抗美援朝老战士齐植瑾、姜益民送去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并表达了青山区委、区政府对他们的亲切问候和崇高敬意。


近日,昆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举行抗美援朝70周年纪念章发放仪式,为6位抗美援朝老战士送“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并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亲切的问候。


近日,固阳县退役军人事务局为抗美援朝老战士发放“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并向他们致以亲切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70年前,100多万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女,为了“保家卫国”雄赳赳,气昂昂的跨过了鸭绿江,来到了“抗美援朝”的前线,用鲜血和生命保卫了中国,支援了朝鲜人民抗击侵略者的正义斗争,他们就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曾经,你们奋力保祖国无恙,如今,我们奋力保您们无恙!向最可爱的人,敬礼!
来源:包头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
抗美援朝老兵于世俊的传奇人生
秋日清晨,阳光洒满房间。于世俊和老伴早早穿戴整齐,收拾干净房间,端坐在沙发上,仿佛在等待什么人的到来……不一会儿,镇里的干部手捧着鲜花来了,“这是您的抗美援朝纪念章还有鲜花,我给您送来了”。原来这位慈眉善目的老人家,是一位16岁就参军的沙场老兵。那枚闪闪发光的纪念章仿佛又把我们带回到了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

1931年生的于世俊,出生于山西一个偏远的小山村,是一个在吉格斯太镇工作生活了几十年的普通大夫,他有着一段鲜为人知的经历:他曾是当年抗美援朝战场上一位为救治伤员永远冲锋在前的白衣战士。
1946年6月底,国民党反动派悍然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区军民英勇地进行自卫,开始了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第二年,16岁的于世俊正在读书,虽然日子过得平淡且安稳,但于世俊的心思早就飞到了那片他从未到过的土地上,在那里,军民正紧密团结在一起共同作战。正好八路军到学校招募军人,于世俊便瞒着父母在正直青春的年纪毅然选择参军入伍,先后参加了解放绥远、包头等战役,后追随谭善和转战西南,参与康藏铁路、成渝铁路建设。1952年,于世俊随谭善和赴朝鲜战场,完成了繁重的医疗救治和交通保障任务,1953年8月回国。

我们这一代人是看着《黄继光》、《邱少云》、《上甘岭》等连环画,读着《谁是最可爱的人》课文成长起来的一代,对战场上的他们,有爱、有敬慕,更多的是深深的感念。第一眼见到于世俊,只觉得的他是一个慈眉善目的老人,不善言辞,“于大爷,听说您上过朝鲜战场,是个了不起的英雄!”朝鲜,英雄……老人分明听到这几个字眼,身子有些抖动,眼里出现了家人少见的神采。原来,今年90岁高龄的于世俊已经老年痴呆多年,虽被儿女们很细心地照顾着,但是他那段参军的记忆也随着战火一同逝去了。关于老人的信息,几乎都是从他的儿女口中得知的,儿女们在说到自己老父亲参军时的事情的时候,眼里流露出来的是对一个父亲、一个军人的爱戴与敬仰之情。

直至1957年,于世俊转业到白泥井镇供销社,暂时告别了他的从医生涯,但俗话说的好:是金子在哪儿都会发光的。于世俊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在白泥井镇卫生院展示了自己精准的医疗技能,随后便被调到了吉格斯太镇卫生院,这一干就是三十多年,可以说,于世俊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医务工作者的岗位。当时作为医务兵,于世俊见多了战场上的生与死,后来,他经常教育子女,“当年我那些牺牲的战友们没有看到新中国,没有感受到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生活,我能从朝鲜战场活着回来,能亲眼看到祖国一天天强大,相比于牺牲的战友,已经足够幸运了,我们要知足。”他的女儿也骄傲的告诉我们,自己正是因为受了自己父亲的影响,选择了从医,现在在镇卫生院工作。

在我们与于世俊女儿交谈过程中,于老一直正襟危坐,虽不曾言语,但他那坚毅的眼神似乎也在向我们诉说着他的过去,从解放战争到朝鲜战场,再到地方转业,变的是身份, 不变的是那份赤子情怀,军人本色,是“最可爱的人”身上闪耀的那份英雄气概。

2020年,抗美援朝70周年。在和平年代的风和雨顺里再去回首那些战火硝烟,隔着历史的藩篱,却显尽了厚重与沧桑,大气与凛然。这一年,于世俊90岁。他又向我们敬起了军礼,那段岁月仿佛就在眼前......
来源:达拉特旗退役军人事务局
呼伦贝尔市
来源:呼伦贝尔广播电视
阿拉善盟
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盟委书记万超岐,盟委副书记、盟长代钦,盟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苏和,副盟长斯琴,阿拉善军分区政委王伟分别带队,前往我盟部分参加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的老战士家中走访慰问,为他们佩戴“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向他们致以崇高敬意和亲切问候,并送上美好祝福。
今年88岁的黄保华老人,1949年参加革命,1951年入朝作战,当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抗美援朝期间,黄保华因作战勇敢,多次获得部队表彰奖励。1955年黄保华回国复员,先后在磴口、乌达、阿拉善左旗等地公安司法系统工作,1991年从阿拉善左旗法院光荣离休。2019年获得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此次获得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在黄保华老人家中,万超岐与黄保华手拉手促膝交谈,认真了解黄保华参加抗美援朝战斗的事迹,仔细询问老人的生活和身体情况,并为老人佩戴“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当得知老人在抗美援朝战斗中左眼被弹片击伤、右脚被炸伤回国治疗短短三个月后,主动请缨再次赴朝作战的事迹时,万超岐高度赞扬他不怕牺牲、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感谢他为保卫国家和人民所作的贡献,祝愿他身体健康、安享晚年。万超岐说,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参加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的志愿军老战士老同志等颁发“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抗美援朝志愿军老战士老同志的亲切关怀,表明我们党始终没有忘记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战斗的革命英雄,老英雄老战士们以自己的战斗和牺牲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捍卫了世界和平、人类进步,英雄事迹和战斗精神对全盟各族人民都是极大激励,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全盟各族人民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参观主题展览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铭记志愿军战士们的英雄事迹和战斗精神,以他们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艰苦奋斗、开拓创造,努力把阿拉善建设得更美好,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幸福。万超岐叮嘱有关部门负责人要认真落实好各项优抚政策、待遇,关心照顾好抗美援朝志愿军老战士、老同志和志愿军烈属、军属的生活,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王炳位是1956年参与战后援建朝鲜的一名志愿军战士,1958年回国后随部队到北京市、山西省参与国防建设,1976年转业到阿拉善左旗工作,1992年从阿拉善左旗电业局退休。代钦来到王炳位老人家中,关切地询问他的生活、身体和医疗待遇落实、子女就业等情况,听老人讲述难忘的峥嵘岁月和如今的幸福生活。代钦看到老人精神矍铄非常高兴,他说,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党和国家不会忘记你们浴血奋战保家卫国,以及为新中国建设发展所作出的贡献,感谢你们英勇无畏的爱国壮举。各相关部门要用心用情关心照顾好抗美援朝志愿军老战士,时刻把他们的安危冷暖挂在心间,带着深厚感情为他们做好服务保障工作,把党和政府的关怀温暖送到他们的心坎上。
89岁的袁凡国、85岁的胡凤岐、89岁的李东发都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流过血、立过功。苏和、斯琴、王伟分别来到三位抗美援朝志愿军老战士家中,详细了解他们的身体和生活状况,倾听他们的战斗经历,共话革命精神,对他们作出的贡献表示感谢,并嘱咐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优抚政策,积极主动做好各项服务工作,让他们安度晚年。
阿拉善盟参加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的黄保华、王炳位、王世清、王月彦、李兴福、李东发、贾绍润、高师敏、敖永顺、袁凡国、胡凤岐、韩玉峰、魏有余、刘应池、潘多英、丁秀等16名志愿军老战士获得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
来源:阿拉善盟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