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永葆军人本色,热血复转军人成立“鹿城奉献公益协会”
当年一个个有志青年,胸怀祖国国防建设走进了军营。摸爬滚打,刻苦锻炼,淬炼成一个个铁骨铮铮的男子汉,服役期满,纵有万千不舍,曾经芳华的青年退出现役回到家乡参加地方经济建设。经过部队大熔炉的锻炼,对祖国和人民更加忠诚,对工作和事业更加执着。退伍后的战士们仍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鹿城奉献公益协会,便是由退役军人组成,目前注册人员92人,志愿者288人,致力于包头市的公益活动和社会救援工作。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宗旨,成立后的协会,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指导下,积极参加城市救援、照料孤寡老人、关心留守儿童、清理城市牛皮癣、植树等各类公益活动和社会捐助,5年来,协会逐渐发展至400余人,他们的身影走遍包头市各个区县,累计公益服务时长约6万小时。
二、坚守军人情怀,退役战士众志成城誓作退“疫”先锋
岁末年初,一场来势汹涌的新型冠状病毒肆虐武汉,席卷全国,一场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疫情防控战役全面打响。举国上下、各行各业都参与到这场严峻的疫情阻击战中。1月25日,自治区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1月31日,鹿城奉献公益协会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全体退役军人志愿者义无反顾的投入到紧张的疫情防控工作中,为了保证防控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他们对第一批报名的66人进行了分组,分为消杀组、值勤组、后勤组、应急组。刘晓宇说,了解到各社区急需协助社区工作人员完成疫情监测、排查、进出车辆登记、测体温、楼宇单元消毒等人员后,协会派出25名会员来到青山区的哈达社区、光荣社区和北嘉社区,在社区统一安排下开展工作。其余人员,当日在人流量相对较大的娜琳步行街、食品大世界路口,对过往行人进行了疫情防控宣传,并免费发放口罩。

退役军人应急救援志愿服务队伍开会部署防控和消杀任务
“站岗、测体温、登记人员信息,看似简单重复的工作,其实非常辛苦。会员们看到社区工作者绝大多数是女性,就想着多帮社区一把。那些搭帐篷、消杀的体力活,小伙子们都主动承担。”在阿尔丁10号街坊,穿着隔离服完成消杀的王天成马上还要去站岗,社区主任让他喝口热水再去,王天成笑着说:“喝多了还要上厕所,太耽误事,不喝了。”配合各个社区工作中,协会会员们感觉强度最大的工作就是对每个单元进行消杀。最初,大家背着二三十斤的压力喷壶式消杀装备,从一楼到六楼,一个单元走下来就有点腰酸背痛。自2月5日之后,协会接到寻求增援的电话越来越多,其中,消杀工作需求量最大。考虑到疫情防控的需要,大家开始商量是否有更好的办法和更有效的设备高效完成消杀工作,有会员提出在网上看到山东一家企业销售电子脉冲消杀机。一名会员直接联系了山东的战友,购买后于2月8日寄到包头。ZL580B脉冲消杀机成了会员们的消杀“神器”,但消杀机本身有一定的自重,加上发动机装载汽油,储备箱装载消毒液,工作起来还是需要一定体力的。消杀组的成员没有一个因为工作强度大而退缩,走进任何一个小区、任何一个单元,大家都认真负责,不放过任何关键部位。
从2月8日开始,消杀组的成员就没有回过家,一名成员说:“一是因为工作强度非常大,每天完成几个社区和单位的消杀工作后,真的是精疲力尽;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在消杀过程中,走的地方太多,工作完成后为了保障安全,需要自我隔离,不能给家人、邻居、社区添麻烦。”这些天,消杀组的成员全部住在协会一名会员提供的洗浴中心里,为了保证消杀组成员的体力和健康,每天除了给他们做严格的消毒外,这名会员在吃住上也尽其所能提供帮助。

完成楼道消杀的老兵倚在楼梯上休息
为有效防控疫情,切断病毒的传播途径,创设安全的校园环境,保障师生开学后的健康安全。包头市鹿城奉献公益协会于2月21日开始,对学校及幼儿园进行全面防疫消杀。消杀范围包括传达室、办公楼、食堂、学生宿舍、教室、走廊、微机室、会议室、体育馆、器材库房等重点区域的地面、墙面、桌面、物品等,进行全覆盖、无死角喷洒消毒,确保师生学习生活环境健康安全。
三、严密有序组织,确保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以来,为打赢疫情阻击战这场硬仗,鹿城奉献公益协会第一时间成立指挥部,启动应急预案,统一部署、自筹装备,分别以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为主战场,成立消杀组、值勤组、后勤组、应急组等4个编组,全力协助当地政府完成消杀、值守等工作。截至3月14日,共消杀完成98个小区3199个单元、65家企事业单位、131所学校,累计消杀面积约495万平方米;登记33913台小区来往车辆、测温90637人。此外,协会通过内部集资,共投入医用口罩990个、手套1724副、护目镜消42副、医用消毒酒精372升、消毒原液883升、脉冲消杀机用油1640升以及其它各类支出,共折合人民币8万余元。
四、家人无私支持,让逆行英雄无忧冲锋在前
疫情当前,这些不畏艰险、冲锋在前的老兵志愿者身后,无一不是有着一个个伟大的军嫂在默默的支持着他们。老兵张伟,大儿子刚满3岁,小儿子尚在襁褓,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春节一过就去支援社区进行卫生消杀工作直至今日,累计志愿服务398小时,参与完成了12家企事业单位和25所学校消杀工作。妻子的支持是他最大的动力,妻子曾对她说:“我既然选择了你,同时,也意味着我选择了国难当头的时候,你可能不在我身边的事实。我也清楚,在你心里,你不光属于我,你更属于国家,我会支持你,家里有我,放心。”老兵陈龙,同样是两个孩子的父亲,担任协会消杀组组长,志愿服务412小时,累计参与完成了22个小区892个单元、42所学校、26家企事业单位的消杀工作,因参与志愿服务的地点离家较远和考虑疫情感染防护等原因,陈龙连续32天没有回家。陈龙每日通过短暂的视频通话向独自照顾两个孩子的妻子报个平安。直到疫情稍缓,妻子带上两个孩子和2包口罩来看他,看着被汗水浸透过又泛白的作战服,妻子忍不住泪水流淌着:“每年都是你送我情人节礼物,今年该我了,这是我好不容易买到的口罩,情人节快乐。”像这样的家庭在鹿城奉献公益协会中多不胜数。
“一朝戎装穿在身,终生流淌军人血”。有人说,“退役军人是国家撒向社会的英雄”。当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时,总会看到他们挺身而出的身影。因为,这种奋不顾身的力量早已在部队生活中深植在他们的灵魂,这种义不容辞的选择早已化作他们心中坚定的信念。当记者采访鹿城奉献公益协会会长刘晓宇时,他说:“我们虽然脱下了军装,但大家心里还印着军人的烙印,当年在党旗下的宣誓、在军旗前的承诺,今天仍然算数。同心协力,众志成城。我们坚信,这样的信心和力量,一定会比病毒“传播”得更快,助力我们共同打赢这场阻击战。”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至今虽已连续奋战50个日夜,但“疫情不消,誓不罢休”的斗志在鹿城奉献公益协会仍然高涨。鹿城奉献公益协会志愿者认真学习基本防疫知识,掌握必备防疫技能,在做好自身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的前提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奉献担当,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强烈的政治担当共筑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截止3月14日累计防疫44天,防疫消杀小区98个(1065栋)、消杀单位办公共场所52家、学校131所,疫情志愿服务时长16057小时等,先后被《今日头条》、《包头晚报》等媒体报道,受到了鹿城人民群众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