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巴彦淖尔市:赓续军民鱼水情 书写双拥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4-10-16 08:51  |  来源:人民日报

巍巍阴山,绘不尽军民融合新画卷!

悠悠黄河,诉不完军民鱼水情谊深!

“塞上江南”内蒙古巴彦淖尔,处处涌动着军爱民、民拥军的暖流。

近年来,巴彦淖尔锚定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总目标,不断完善双拥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军地协作机制,营造浓厚尊军崇军氛围,以滚石上山的毅力,走好新时代巴彦淖尔双拥工作高质量发展之路,谱写出新时代军政军民鱼水情深的壮丽凯歌。

双拥政治站位更有高度

行棋观大势,落子开新局。

近年来,巴彦淖尔市委、市政府坚持将双拥工作作为重要“政治工程”,不断创新完善双拥工作机制、内容和方式,着力构建党政军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生动局面,为我市高质量发展凝聚奋进力量。

把稳双拥创模“动力轴”。党政军主要领导坚持“一把手”工程,把双拥创模纳入地方和军队建设重要议事日程,做到与中心工作同时部署、同步推进。及时调整市双拥共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建立立项分解抓落实制度,双拥工作成为各级各部门各部队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创模目标,坚持“五个重在”,探索“十个先行”,打造科技拥军、民企拥军、社会化拥军等巴彦淖尔拥军品牌,连续两届获评“全国双拥模范城”。

赓续支前拥军“生命力”。建立健全拥军支前行动方案、应急应战响应机制,率先出台加强新时代拥军支前工作的文件。在内蒙古自治区率先建立军地“互办实事”双清单工作制度,军地互办实事多项。完成380批次50000余人次途经我市过往部队官兵的军供保障任务,慰问驻地部队、边海防官兵及家属524人次。巴彦淖尔市双拥办专门为边防连队安装了功率大、能力强、质量好的净水设备,让官兵们吃上了“放心水”。

深化军地共建“同心圆”。广泛发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民营企业、学校和镇(街道)、村(社区)与驻军各基层连队全面签订挂钩共建协议,军地基层党组织开展共学党史系列活动124场次,开展纪念延安双拥运动80周年“八个一”系列活动,传承弘扬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光荣传统。创新打造“两新组织”双拥特色和亮点,成立军营法律服务工作站,打造“一站四点四服务”军营法律服务工作机制,在全自治区率先成立“拥军优属联盟单位”,组织开展“开学第一课”“军地联谊”等双拥共建活动1120多场次。

尊崇关爱优待更有温度

军人身许国,全民尊其家。

巴彦淖尔市各级各地始终把驻市官兵当亲人,带着责任、带着感情拥军暖军惠军,满腔热情为部队办实事、为官兵做好事。

在解决官兵“三后”问题有力有效。转业军官每年安置到党政机关和参公单位的比例均超过90%,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的退役士兵100%按政策安置岗位。近年来,采取“政策+协调”模式,举办随军家属招聘会76场,推动600多名随军家属就业,解决军人子女入学就读158人。印发《关于发挥双拥工作优势做好关爱军嫂有关工作的通知》,起草《巴彦淖尔市军人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实施细则(试行)》,为41名未就业随军家属发放基本生活补贴24.6万元,组建巴彦淖尔市爱国拥军志愿服务联盟,公布优待目录清单116条。

在开展“情系边海防”活动上有声有色。与海军“巴彦淖尔舰、乌梁素海船”开创全国首例“一船一舰”共建新模式,被部官网作为典型经验全文刊发,供各省市学习借鉴。今年共慰问海军巴彦淖尔舰、乌梁素海船和驻市部队112支(次),慰问优抚对象1640人、退役军人885人、边海防官兵家属63人、军休和军转干部407人,发放284.96万元的慰问品(金)。组织14名学生赴青岛海军基地乌梁素海船开展国防研学实践暨城船双拥共建活动,加强青少年国防教育,强固巴彦淖尔市与海军舰船的情感纽带。

在发动社会力量拥军服务上成果丰硕。全市投资1736万元,建成占地面积约5万多平方米,集国防教育、文化、健身、休闲为一体的双拥主题公园;投资430余万元,建成3个教学、展览、声像一体化国防教育中心。在高速公路和国道两旁,设立大型永久性双拥公益宣传牌12处,在各街区设立双拥宣传栏、道旗1006处,全市邮政系统设立“退役军人服务站”“邮政+军人”服务网络实现全覆盖。探索设立“拥军一条街”“军人驿站”“拥军优属联盟”,为退役军人、军人军属提供优惠优质服务,在全社会树立起尊崇军人、关爱军属的鲜明导向。

拥政爱民为民更有力度

视驻地为故乡,把百姓当亲人。

近年来,巴彦淖尔市坚持军地互动经常化,着力在“融”字上做文章、“合”字上下功夫,助推创建工作高质量发展。

助力建设出实招。巴彦淖尔军分区牵头组织驻市部队连续10年开展“四个一”活动(帮扶一个贫困村、建设一片生态林、共建一所希望学校、团以上干部资助一名贫困学生),取得了积极的社会成效。驻地部队主动承担了12个嘎查村219户509人的帮扶工作,围绕解决贫困人口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总体目标,共投入资金356.5万元,协调地方政府资金400余万元,帮助贫困村和贫困户激发内生动力、协调产业项目、配套生产设备、改善生活条件,打造了爱民路、爱民桥、爱民渠、爱民闸等一批“爱民”系列特色工程,受到地方党委、政府和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急难险重担使命。面对罕见的洪涝,巴彦淖尔军分区主动请缨,连夜赶赴抗洪一线,统一指挥驻军部队和民兵应急分队,与地方救援力量协同配合,共动用民兵200人次,协调边防旅、武警、消防、公安边防部队300余人,救援围困群众52人,疏散和转移群众2.6万人,圆满完成了抗洪抢险救灾任务。

军民鱼水情更有深度

融则两利,合则共赢。

近年来,巴彦淖尔市军地各级紧贴新形势新任务,坚持守正创新,勇于探索实践,奋力打造以“军民情”为内核的双拥品牌。

提升品牌内涵。按照“有明确的创建思路、有鲜明的品牌名称、有深刻的品牌内涵、有丰富的活动载体、有广泛的社会影响”的“五有”要求,务实打造双拥模范“一市一县一品牌”,市双拥办与海军“巴彦淖尔舰”“乌梁素海船”创新开展“一船一舰共建”,打造双拥共建新亮点。创新推出“川井国防教育实训基地”特色国防教育,起到了品牌引领、示范带动的良好效果。

创新宣传品牌。巴彦淖尔市双拥公园融入了国防教育、双拥主题等红色文化元素,展示了双拥文化底蕴。构建“军民情”宣传矩阵,扎实开展最美军人评选活动,坚持开展为立功受奖人员送喜报,欢送新兵入伍、迎接退役老兵和悬挂“光荣牌”活动。举行“庆八一·军民情”联欢晚会,进一步营造全民国防的浓厚氛围。如今,“爱我人民爱我军”的光荣传统,已深深扎根巴彦淖尔大地,时时处处可见军民鱼水情深的动人场景。

民拥军、军爱民,军民心连心。

如今,在巴彦淖尔这片爱国拥军的红色沃土上,广大军民正团结一致、勠力同心,汇聚起奋勇向前的磅礴力量,处处涌动着军民团结的鱼水深情。“我们将着力提升服务保障效能,切实把退役军人接收安置好、服务保障好、教育管理好、作用发挥好、权益维护好,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让退役军人成为全社会尊重的人”市退役军人事务党组书记、局长,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海韬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