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肆虐青城,防控压力持续。面对本轮呼和浩特市新冠肺炎疫情,自治区本级管理的自主择业和企业军转干部,积极响应号召,在开展核酸检测信息登记、值班值守、转运物资、环境消杀等志愿岗位上,坚守“疫”线、为生命“站岗”,尽显了退役军人的责任担当。
剪影一
李秀丰,68岁,一名老兵,1973年入伍,转业后安置到企业工作。每次疫情肆虐青城的时候,老当益壮的他披上“红马甲”,穿上防护服,和社区工作人员展开志愿服务。每天连续工作5个小时以上,为群众搬运配送生活物资、值班值守,维护秩序。虽然辛苦,但他依然乐此不疲,有人劝他说“有这么多年轻人,让他们干就行了”,他却笑着说“咱是老兵,多干点没啥”。他还主动当起了心理疏导员,本就和四邻八舍熟悉的他,做起排忧工作也是得心应手。
—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退伍未褪色,在群众需要他的时候无需过多语言,行动就是最好的诠释。
剪影二
郭文斌,61岁,1980年入伍。转业后安置到企业工作。本轮疫情防控形势持续严峻,他所居住的是一个老旧小区,老年人居多。相对“年轻”的他,响应号召,毅然穿上“红马甲”,走上了志愿服务的岗位。为小区防控建言献策,为居民搬运生活物资、买药送药。
他还联系小区里的党员、退役军人组建小分队,给小区做消杀,防护服、喷雾器成为他们的新装备。面对困难,他彰显出一名党员的亮节;面对疫情,他逆行而上,用平凡的肩膀担起不平凡的使命。共同抗疫,他和他的“老哥们”成了小区最帅的志愿者。
剪影三
徐建设, 64岁,原武警内蒙古总队军械处处长,2002年选择自主择业,退役后一直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协助社区做好居民服务工作,现担任武警小区业主委员会主任、武警社区蒙幼东巷1号小区疫情防控临时党支部书记。
新冠疫情突袭,他所居住的小区被定为高风险小区,防控工作在即,年过花甲的他立即行动起来,他在业主群里号召大家,“军人职责是保家卫国,我们虽然已经退役了,但退伍不退志,现在新冠疫情来了,我们要站出来去迎战,协助政府做好防疫工作,保卫小区和居民的安全这就是我们的职责”,就这样他召集了近30名军转干部成立了武警老战士抗疫情服务队。他带领着志愿服务队战斗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联合小区物业承担了整个小区的防控工作。从积极组织居民做核酸、规范环境消杀、及时协助社区转运阳性病人和密接者,到为小区761户业主运送物资,为被封闭单元送物资,再到严格把守南北门,劝阻小区业主不出门、不扎堆、不聚集,及时为每一个业主解决困难,出入小区人员车辆现场查验,他都在现场亲自参与,从早上6点到晚上12点,一心扑在疫情防控一线。他说:“我们小区在疫情期间管理有序,秩序井然,卫生整洁,物资供应充足,安全稳定,这都是大家共同努力才得来的,我可以自豪的说,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我们军转干部无愧于军人的光辉形象,无愧于共产党员的称号。”
在疫情防控期间,他的服务和管理是有“温度”的,小区病人、孕妇等特殊人群及时出门就医,孤寡老人有人专人负责照顾,困难有人解决。他还照顾了两位80多岁的老人,由于老人儿女奔赴一线,无法照顾老人,他为老人买菜、买药、送饭,每天都会去家里看望老人。老人每次见到他,眼里和心里充满感谢。小区居民们常说:“有徐主任在,我们安全感十足,老兵志愿者服务队就是我们抗击疫情的希望,是我们的坚强后盾!”
剪影四
程军,49岁,原武警内蒙古总队第一支队政治部副主任。经过23年的军旅生涯,于2014年退出现役,响应国家政策,选择自主择业,现就职于内蒙古塞北粮仓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同时也是内蒙古芸公益协会的理事。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积极参加抗疫志愿活动,在没有硝烟的战场展现退役军人本色。
9月底呼和浩特市新冠肺炎疫情袭来,在临时党支部书记徐建设的号召下,他闻令而动,向战前行,第一时间报名参加了志愿者服务队,并捐赠了口罩等物品,使志愿队有了保障。现在已“战斗”40余天,每天都是早早做好执勤准备,积极主动完成服务队安排的工作。在做核酸时,认真做好消杀工作,他说“大家出来做核酸时有一定的风险,做好消杀是防控病毒传播的关键一环,必须预防交叉感染”。疫情期间物资发放时,他严格执行各项要求制度,待同伴们消毒结束后要保证间隔足够时间,以防物品传播疫情。在居民有困难或特殊情况时,及时向临时党支部汇报反映情况,尽心尽力的帮助协调解决。同时,程军的爱人是一名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疫情发生以来,她也一直在抗疫一线,无法回家。他们每天通过视频互相鼓劲,共同克服困难,为疫情防控在各自的岗位付出自己最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