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疫”线中的守望——退役军人事务厅党员、干部抗疫故事剪影之二
发布时间:2022-10-16 14:26  |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退役军人事务厅

党旗所指、行之所向。美丽青城进入“战”疫状态以来,退役军人事务厅广大党员、干部迅速凝聚党旗之下,投入疫情防控阻击战、人民健康保卫战。他们化身秩序的“引导员”、政策的“解说员”、环境消杀的“卫生员”、核酸检测的“战斗员”、群众生活的“勤务员”、社区健康安全的“守门员”……坚守初心、奉献为本、人民至上,那一个个忙碌的身影为深秋的青城添上了一抹最亮丽的风景。

剪影一

王立国,思想政治和权益维护处四级调研员。呼和浩特市本轮疫情发生后,他积极落实厅党组疫情防控工作有关部署,及时起草刊发《致全区“戎耀北疆”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的一封信》,号召全区广大退役军人积极投身抗疫志愿服务。他身体力行,迅速转身志愿“红马甲”,成为三线“参战”的抗疫斗士,在自治区“戎耀北疆”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包联社区、居住小区,都留下了战斗身影。他组织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150余人,累计进行环境消杀100余万平方米;配合自治区共青团挺进敕勒川方舱医院开展援建工作,搬运物资5000余件,搭建整理床铺1600多张。他个人参加志愿服务50余小时,值勤值守、配送物资、消杀核检、挺进方舱……不问苦累、但问需求。他还动员同为退役军人的妻子一起参战,成为志愿服务战线上的“战友夫妻档”。他说:“冲锋是军人本色,担当是党员责任,奉献是一种幸福。”

王立国和妻子李亚翠在敕勒川方舱医院开展志愿服务

剪影二

郭占永,移交交置和军休服务管理处三级调研员。疫情就是命令,战“疫”就是战斗。“我能去”“我能去”“我能去”,作为退役军人,面对不一样的任务,他给出了同样的回答。他积极深入厅包联社区,参加志愿服务;他每天为厅系统深入包联社区的志愿者和封闭厅机关办公区域的工作人员购买并送达防疫和生活物资,为担当者担当,为奉献者奉献;而今,他又积极接受选派,参加自治区直属机关派驻呼和浩特市高校防疫督导工作组和巡查工作组,驻内蒙古体育职业学院开展疫情防控督导,并负责到内蒙古财经大学等3所高校开展疫情防控巡查工作,为青城学子们的健康保驾护航。换了战场,不改战斗作风;脱下军装,不改军人本色!

郭占永在内蒙古体育职业学院开展疫情防控督导工作

剪影三

乌兰,内蒙古自治区荣誉军人康复医院党员。民以食为天。乌兰是膳食科工作人员,工作虽然平凡,却一日不可或缺。因为疫情原因,10月1日开始,她逆行上岗、足未出院,积极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万能”的朋友圈:“哪里可以采购新鲜的蔬菜水果?”“哪里能买到质量上好的面包焙子?”,为了能够给在院休养残疾军人和一线医护人员调剂好伙食,她用尽浑身解数。“将他人的需要摆在自己需要之前”,这是她最近发的一则朋友圈,也是她对共产党员本质最朴素的理解。

乌兰(左一)在奋力开展膳食保障工作

剪影四

杨慧,内蒙古自治区荣誉军人康复医院党员。她居住的小区有3000多人,疫情防控压力大,急需志愿者。“我们都是党员!”她和爱人立即以党员的名义,一同争取了志愿服务的名额。从10月8日起,夫妻二人每天坚持早出晚归,以耐心热情的态度、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无缝衔接的默契奔波在各个楼栋,解决居民的各种生活困难。有一种担当叫共赴时艰,有一种浪漫叫“疫”路相伴!看!他们胸前的党员徽章分外耀眼!

杨慧与丈夫张旭东在居住地社区参加疫情防控工作

剪影五

郝成华,自治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综合科科长。从橄榄绿到志愿红,不一样的岗位,同样的担当,他始终是“干”字当头。疫情严峻、主动请缨,再上战场、冲锋在前,包联社区消杀防控,关键时刻站得出、顶得上;办公值守、扎实工作,综合统筹、协调推进,全天候坚守“战位”,保证服务中心工作正常运转……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他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践行着“鏖战疫情,我必在线”的铮铮誓言。

郝成华(右一)在厅包联社区邮电小区开展志愿服务

剪影六

梅友楠,自治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团支部书记。党有号召,团有行动。作为团支部书记,面对本轮新冠肺炎疫情,他一如既往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动员、第一时间出发,迅速组织带领青年干部深入包联社区,运送防疫、生活物资,配合核酸检测信息登记,开展环境消杀……默默无闻、“青”尽全力,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彰显了青年力量。

梅友楠在厅包联社区邮电小区开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务

剪影七

哈达,自治区军队离退休干部服务中心副主任。红心向党,初心如磐。2019年7月,他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主动请缨到乌兰察布市卓资县梨花镇福胜村开展为期2年的脱贫攻坚工作,贫困不除不松手,小康不达不还乡。日常工作中,他扎实务实、履责于行,事经我手无差错,岗有我在请放心。疫情发生后,他闻令先行、冲锋在前,深入包联社区开展志愿服务;主动担当、火速进驻,积极到单位全天值守;有求必应、排忧解难,千方百计为被集中隔离的患病军休干部购送各类急需药品,跑前跑后送突发疾病的军休干部就医……有一分热,发一分光,这就是哈达,一个普通共产党员平凡的坚守。

哈达为集中隔离的患病军休干部购买急需药品

剪影八

王新影,自治区军队离退休干部服务中心乌兰察布东路服务站站长。该服务站院内集中居住38名军休干部,年龄最大的97岁,最小的84岁,子女大多不在身边,随时都可能有紧急需求。疫情暴发后,王新影同志主动请缨,24小时驻站,确保“服务工作不停、服务水平不降”。连日来,她积极协助社区引导军休干部接受核酸检测,帮助军休干部采购配送生活物资;联络通信部门检修电话线路,及时打通军休干部对外联系的通道;沟通辖区防疫部门和社区,送生病军休干部紧急就医;联系110开锁公司,助力军休干部遗属回家……。看似一件件小事琐事,却也是军休干部的急事难事。她用做好一件件小事实事,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她用担当尽责,构筑着温馨和谐的军休家园。

王新影(左一)协调核酸检测人员到年迈的军休干部家中上门采样

涓滴成海,星火燎原。战“疫”道路上,广大退役军人工作者时刻在线,绝不缺席,我们要在党旗的指引下,为早日打赢疫情阻击战贡献我们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