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汪栋挥别13年的军旅生涯,回到家乡呼和浩特投身社区工作。如今10年过去了,已任新城区中山东路街道办事处中山社区居委会党委书记的汪栋依然觉得自己是一个兵,一个永葆军心、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兵。
一、坚持党建引领 创建社区治理新格局
在部队时,汪栋2次荣立三等功,多次荣获优秀士兵、优秀共产党员。到社区基层工作后,他善用党建思维,用活党建资源,依托各网格党支部,积极构建立体式三角党建模式,引领社区精细化管理,激活基层治理新格局。
水利厅小区便是该模式的最初受益者。水利厅小区网格党支部与小区物业、包联单位通过党组包小区,总支包楼栋,支部包单元,党员包户的四包责任体系,架起了与居民的沟通桥梁。他积极协调辖区单位建立党员志愿服务队,开展讲座、公益劳动、文明出行等文体活动,让每名党员、居民都参与进来,在小区内营造出“大家庭”的氛围;他带动物业拓展了物管深度、广度,节约了成本,提升了效率,不断提升服务品质和温度,让老旧小区居民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打造“红色物业”;在他的带领下,水利厅网格党支部与网格员有效结合在一起,号召本小区党员志愿者参与管理,争当楼栋长,配合网格员随时掌握小区动态,从而建立网格动态管理台账,使居民事不出小区就解决。
社区里的老党员冯文秀感慨道:“小三级框架体系的建立使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成为了群众的第二个家,不仅激活了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还丰富了我们精神生活,让群众真正得实惠”。
二、彰显军人本色 危急时刻显担当
在多年的基层工作中,汪栋处处彰显军人本色,敢打胜仗硬仗。2017年,中山东路街道开展老旧小区综合改造,他每天穿梭在各个单元里,上到房顶维修,下到管道更换,都冲锋在前。在他的带领下,中山社区仅用15天时间完成改造,成为了街道第一个无凉房社区。汪栋常说:“社区工作就要为居民们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辖区里四毛小区的吃水难题一直是他的一块“心病”,他聚焦居民的“急难愁盼”,四处奔走协调,于2023年初推动四毛小区的泵房进入了改造升级,从此,四毛小区的居民再也不用担心吃水问题。辖区居民的生活环境改善了,汪栋的“心病”也好起来了。
呼和浩特“创城”工作如火如荼。汪栋轻伤不下火线,坚守责任使命。为了让文明创建意识进家入户,让文明理念深入民心,他组织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以居民喜闻乐见的方式普及文明创建的相关知识,强化居民文明创建意识,引导居民提升文明素质,为创城工作营造良好氛围。他是社区爱岗敬业的模范,日常工作认真负责,随叫随到,加班加点,从无怨言,即使累倒在岗位上,醒来的第一件事依然是“创城工作进行到哪一步了?检查合格了吗?”因为担心辖区创城结果,不顾医生卧床静养的要求,在办理出院手续后马上奔赴到创城工作中去,带领社区争当“创城”标杆。
戎装褪去,初心不改。作为一名退役军人,汪栋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带着辖区退役军人冲锋在前,奋战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争当抗疫排头兵。2023年,他带领中山社区与共建单位内蒙古自治区退役军人事务厅在辖区碧玉小区成立以党建+退役军人的党群服务中心,并组建了由辖区退役军人自愿报名组成的“橄榄绿”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秉承“脱下军装还是兵,不忘初心跟党走”的宗旨,开展了整治环境卫生等各类宣传志愿活动,不仅让居民从内心增强了对退役军人的尊重和支持,也让退役军人有了延续职责和使命的新舞台,带动一批退役军人在回馈社会中重新找到人生价值,树立了退役军人良好的社会形象。
汪栋用坚持与热爱扎根在社区一线,用责任和担当走入群众心中,他以实际行动为基层治理作出贡献,以退役军人的光和热诉说着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2017年荣获呼和浩特市先进党员模范人物、新城区优秀计生干部、优秀路长等荣誉称号。2018年被自治区评为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示范标兵。2019年被评为呼和浩特市“最美退役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