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熙,男,汉族,中共党员,1971年4月出生,1990年3月入伍,2013年1月转业,现任兴安盟发改委经济国防协调科科长、驻村第一书记。曾被评为“自治区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兴安盟劳动模范”“兴安盟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服从安排
做政治合格的“明白人”
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周春熙始终加强党性锤炼,增强党性观念,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政治立场。一方面,他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党言党、在党爱党、在党兴党,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理想坚定,在关键时刻靠得住、信得过、能放心。另一方面,他能自觉服从委党组和领导的工作安排,对党组织和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不讲价钱、不打折扣、坚决服从和落实到位。工作中积极主动,对同志真诚相待,关系融洽和睦。他时常提醒自己:“作为一名军转干部,要做一块钢铁长城的基石,为国家的长治久安,为人民的安居乐业献出光和热”。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退役军人在新岗位上再立新功的精彩篇章。
热爱学习
做业务精通的“发言人”
周春熙同志作为一名退役军人,能迅速转换角色,虽然没有经过业务培训,一切从零开始,但他不等不靠,凭着军人那种拼劲和韧劲,硬是给自己立下了“军令状”,一定要在最短时间内弄懂发改委的工作,掌握工作本领。为了尽快进入角色,工作中他虚心向有工作经验和方法的同事学习,并找来了各种业务书籍、文件资料阅读。通过不断学习,很快就从一名“门外汉”成为发改战线上的行家里手。在担任经济国防协调科科长以来,带领科室工作人员勤勤恳恳、尽心竭力,立足工作职责,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政策、资金,全力支持驻地部队建设。
扎根基层
做党和群众的“连心桥”
多年来的军旅生涯铸就了周春熙同志坚毅的性格和顽强的意志品质,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中,周春熙自愿申请投身驻村帮扶工作,先后在兴安盟扎赛特旗宝力根花苏木宝力根花嘎查、科右前旗阿力得尔苏木光明嘎查开展驻村帮扶。驻村工作开始后,周春熙第一时间深入一线,从掌握村情、民情入手,时刻告诫自己想要当好助力脱贫攻坚、振兴乡村的“明白人”就必须要深入群众接地气,他积极主动融入嘎查群众当中,详细了解情况,认真记录自己了解到的村情、民情,并对走访时群众反映的情况认真梳理汇总,用最快的时间将村情、民情摸清吃透,很快,他扎根基层的热情和行动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在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后,如何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成了周春熙心里的头等大事。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周春熙下定决心要做好乡村振兴的排头兵和践行者,在他的脑海里,每天都在思考如何围绕乡村振兴做好为民利民的实事。周春熙同志在驻村第一书记的岗位上所做出的事迹不胜枚举,书写了新时代退役军人退伍不褪色的佳话。
敢于担当
做保驾护航的“奠基人”
作为军转干部,他尽职尽责、爱岗敬业,始终保持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坚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扎实完成本职工作,力争精益求精、尽善尽美。工作时常需要加班加点,始终毫无怨言,为单位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周春熙有着强烈的时间观念、效率观念和质量观念,积极进取、率先垂范,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确保工作有序开展。工作涉及面广、内容繁杂,他在充分吃透文件精神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组织开展各项活动,逐步提高组织协调能力和工作完成质量。目前,驻村工作逐步向规范化、科学化迈进,整体工作水平有了改观提升。他用自己的耐心、爱心、细心、诚心温暖着机关和驻村嘎查的每一人。
周春熙始终保持军人优良传统,秉持党员淳朴本色,牢记为人民服务宗旨,兢兢业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2022年,周春熙获得自治区“最美退役军人”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