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扶贫路上显担当——2022年度“最美退役军人”赵洪波同志先进事迹
发布时间:2023-03-27 11:07  |  来源:厅思想政治和权益维护处

赵洪波,男,蒙古族,中共党员,1976年3月出生,1994年12月入伍,1997年12月退役。现任兴安盟社会保险事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兼工会主席。曾被自治区授予“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连续三年被兴安盟评为“优秀驻村干部”。

以身作则,党建引领促发展

巨力河村共有党员24名,村委班子成员5名,赵洪波联合村党支部定期组织党员开展学习活动,深入学习《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通过学习进一步认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战略决策和部署,明确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和政策措施。深刻认识“三农”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重中之重的地位和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巨力河村党支部在抓好党员队伍建设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聚焦问题,乡村环境大改善

在推进全域旅游工作中,赵洪波联合村“两委”班子采取了有效措施。通过打造民族特色,传承并深挖蒙元文化内涵,建设蒙元文化长廊、蒙元文化墙和具有民族风格的房屋及院落。借助“一事一议”奖补政策和群众的踊跃参与支持,共修建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院墙9200延长米,路边沟3000延长米,大门垛 30个,硬化庭院2.2万平方米;栽植樟子松及柳树共1200余株,修建内界毗墙18542米,房顶翻新喷漆9000平方米,房屋外立面粉刷25600平方米,安装路灯120盏,房顶改造32户,改扩建广场600平方米,修建了凉亭1处,绿化美化广场2000平方米,新建蒙元文化长廊40米。同时,赵洪波还协调所在单位投入20736元为巨力河村购置了30个垃圾箱,让整村卫生状况有进一步提高。同时赵洪波下大力气培育乡风文明,努力营造勤劳、朴实、团结、向上的村风民风。

多措并举,种养结合增效益

赵洪波驻村帮扶的巨力河村耕地多属山坡地,种植基础较为薄弱,“靠天吃饭”现象较为突出。赵洪波结合实际大力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借助自治区卫健委、兴安盟社保中心、扎旗农机局三级单位帮扶和项目支撑,规划建设农业设施园区,占地450亩,建设温室暖棚150栋,主要用来种植蔬菜、瓜果,实现一年两熟农户增收的目标。协调相关单位部门争取旱改水项目,将巨力河村的1000余亩洼地改造成了水稻种植基地,将土地劣势转变成了创收优势。为了提高村集体经济,赵洪波协调帮扶单位自治区卫健委从2017年开始投资270万元发展舍饲养羊项目,并投入100万元入股乌市杜美牧业,村集体经济每年可以获得入股资金10%的分红,既培育了舍室养殖产业,还切实解决了村集体经济长期发展滞后的问题。

通过几年的共同努力,全村在基础设施方面,完成了街道全部硬化和院墙建设工程,还实施了绿化。在改善居住环境方面,全村住房的鉴定结果都为B级,已无危房,已达到“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全年村集体经济收入35万元。2019年申报国家级文明村,在迎接全国脱贫普查验收中,圆满通过验收实现脱贫出列。

赵洪波踏遍了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的门槛,精准施策,结合当地特点努力寻找脱贫致富的“良方”,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铮铮誓言,用这份坚守与担当,把扶贫工作做到老百姓的心坎儿上。

2022年,赵洪波获得自治区“最美退役军人”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