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再智,男,汉族,中共党员,1963年11月出生,1982年入伍,1997年退役,曾任通辽市排水管理处管道维护队队长。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自治区劳动模范”“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自治区突出贡献专家”“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自治区道德模范提名奖”“通辽市五一劳动奖章”“通辽市劳动模范”“通辽市道德模范”。他没有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也没有感召世人的豪言壮语,有的只是那一份份完美的工作“答卷”,有的只是那宠辱不惊、脚踏实地的工作故事,犹如一首悠扬的老歌,吟唱出了一名退役老兵的新风采。
心系百姓
立足岗位默默奉献
排水管理处管道队承担着通辽市污水、雨水的排放工作。污水雨水管道全长约四百二十多公里,污水、雨水检查井一万两千多座,污水管网主街路一年清洗一次,居民区管网一年清洗二至三次,雨水管网一年清掏一次,再加上全市七座污水泵站、五座雨水泵站,年清捞污泥杂物四千余立方米。面对如此繁重的清排工作任务,张再智毫无怨言每天坚守在工作一线与污水、粪便、垃圾打交道,污水管道内产生的大量有毒气体常熏得他睁不开眼睛,为了把淤泥和杂物清洗出来,高压水车在反反复复作业中经常会喷溅出污水粪便,弄得他一身一脸,整天衣无完整,满身脏臭。污雨水检查井维修维护工作时,需要破开坚硬路面,这项工作在很多时候需要人工用铁锨和抡大锤的技巧与体力结合才能完成,这便成了张再智的“专利”。他说:“这是我的本职工作,为老百姓做事应该的”。朴实无华的话语道出了一个共产党员心系百姓,情暖万家的博大胸怀和无私有爱的人间真情。
勇挑重担
急难险重冲锋在前
污水处理厂处理的污水通过干渠排放经钱家店镇进入辽河,长期以来周围农民为了多占地将干渠平整后与地面持平,2004年初冬,寒流来得早,干渠因气温下降结出冰层,不断排出的污水从冰层上流过,直接进入农田。若不及时截流,农田将受到严重影响。得知险情后,张再智带领管道疏通队的队员第一时间奔赴现场,看到眼前的一切,他对同来的队员说:“你们不熟悉地形,我来打头阵!”数九寒天,张再智冒着零下二十多度的严寒跳进冰冷刺骨的污水沟里,在齐腰深的污水中用人力排除淤积物。几个小时的奋战,手脚冻僵了,全身冻僵了,他凭着心口的一股热气和心中坚强的毅力,完成了现场的清理,明口暗洞被堵住,污水不再跑冒,同志们把他从沟里拽上来时衣裤都冻在身上脱不下来。有人问他:你当队长的何必自己带头苦干?他却说:“当队长就得带头干,队长不是官,就是干活的头”。这种无私忘我的工作态度是张再智的工作常态,他延续了革命军人敢打硬仗,敢啃硬骨头的拼搏精神,发扬了军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光荣传统,给同志们树立了一座共产党员模范带头的标杆。
敢为人先
发明创造再立新功
城市的扩建与主干道的改造给排水工作提出了现代化机械化的更高要求,张再智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想着,要是能把在部队掌握的机械修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对原有的旧设备改造更新,不但能发挥军地两用人才的作用,又能少花钱办大事,节约开支,提高效益,还能为单位排忧解难。张再智利用在部队十四年所掌握的机械设备修理技术,加上到地方后的排水工作的实践经验, 利用工作之余与同志们商量研究,一张张图纸浸润着他刻苦钻研的汗水,一次次试验凝结着他顽强不懈的精神,这些年张再智在工作中改造发明项目多达十几项,使工作效率成倍提高,工时大量缩短,节约了人力、物力、财力,达到了少花钱办大事的预期目的,受到了领导和同志们的一致好评。
这就是张再智,一名新时代老兵,无私奉献、忠于职守、乐于助人是他的真实写照。离开部队25年,他把军人本色看得比生命更重要,他说:“老兵就应该有老兵样子,哪怕是时代变了、岗位变了、年龄大了,不变的永远是肩上扛的责任,虽说现在快60岁了,但只要生命不息,我就会奋斗不止!”他以恪尽职守、敬业奉献的精神,勤勤恳恳、扎扎实实的业绩,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的态度和以身作则、大公无私的作风,赢得了领导的肯定、同事的支持和群众的尊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奉献华章。
2022年,张再智获得自治区“最美退役军人”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