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会军,男,汉族,1977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1996年12月入伍,2013年4月退役。现任包头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督查支队东河(石拐)大队大队长。先后荣获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自治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自治区“劳动模范”,包头市“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先进个人”、包头市“最美执法人”、包头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是新时期保持军人优良传统作风,能打硬仗的优秀退役军人。
英勇救人 彰显军人本色
2018年的4月17日,王会军带领大队人员外出执法过程中,遇到了两车相撞的交通事故,现场浓烟滚滚,周围群众不敢上前救人。他看到事故的第一反应就是赶紧上前救人,事故现场二次险情随时可能爆发,但在当时一切危险都不能阻碍王会军的施救,他冲到事故车前面时,透过车窗看到驾驶员嘴上有血,脸色苍白,呼叫了几声后,驾驶员已经不能及时回应,不及时施救,后果不堪设想。王会军立刻组织人手强行打开车门,把驾驶员抬到路边休息,并安抚伤者情绪,拨打了报警电话。同时,王会军又站到车道边上疏导交通,防止二次事故的发生。后来媒体对此事进行了报道,被救驾驶员及家人也给送来了锦旗,各级领导也对其见义勇为的行为进行了表扬。
疫情防控 展现军人担当
疫情防控工作中,王会军既是城市管理执法者、又是疫情防控一线的排头兵,还是稳定民心的宣传者。在特殊时期特殊的岗位上,曾经作为军人的王会军,用行动诠释了“严于律己、忠诚事业、勇于担当”的军人品质,在危险的基层防控一线,用自身的力量,牢固筑起了防控疫情蔓延的钢铁长城。“既然来防控,就让我去最危险、最艰苦的岗位。”王会军的这句话,绝不是口号,是一名经历过重大任务考验战士的心里话。他主动请缨到人员流量大、排查工作量多、风险程度高的岗位参加疫情防控志愿工作。到岗后,因为小区防控工作刚开展,设施设备不齐全,一张桌子、一本台账、一个测温仪,就是防控人员的全部“家当”。加之防控经验不足,卡口存在值守人员无换岗,无取暖场所,防疫物资紧缺等情况。面对现状,王会军用多年在部队积累的处理险情的经验,战斗冲锋在最前面,带领大家克服困难,圆满的完成了任务。灾害是一面镜子能考验共产党员的党性、担当与作为。王会军在两次疫情防控中,用实际行动交出了一名退役军人在新的岗位上的高分的答卷。
“双创”争先 军魂在地方更闪光
2021年,包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全国卫生城市,“双创”的难点在东河区,临危受命的王会军在近一年的时间里,走遍了东河的角角落落,用最严的“双创”标准绘制了一幅攻坚的作战图。东河区河东镇南黄线以南保利罗兰香谷北侧是东河区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很多年前这里形成了一个临时市场,有几百个流动商贩在此“安营扎寨”,环境脏乱差,交通和安全风险隐患巨大,每天产生的噪音严重困扰周围居民。短短12天的时间里,王会军联合河东镇综合行政执法局,不仅有效完成了几百户流动商贩的迁徙、安置,为包头解决了城边流动商贩聚集的大难题,还为包头解决历史遗留的城管问题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
全新的包伊公路是包头市南部东西通行的主干道,由于历史原因,这里的违建多、时间久,拆除难度大,严重影响着“创城”工作进度。为此,王会军向单位领导立下了军令状,要在半个月的时间内,啃掉这块硬骨头。他带队会同河东镇综合执法局执法人员逐户做工作,最终顺利完成线路两侧的违法违规建筑、楼顶违规广告、顶楼违建鸽舍的拆除,完成所有店面橱窗随意张贴、店外随意堆放、周边环境卫生较差等问题的处理,整条道路实现“蝶变”,将这条道路打造成为连接城市东西的景观道。
从“国防绿”到“城管蓝”,王会军始终保持军人本色,在城市管理工作中,模范引领、冲锋在前,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始终彰显新时代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平凡的岗位上展现出一名退役军人的担当和风采。
2022年,王会军获得自治区“最美退役军人”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