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巴彦淖尔市93岁志愿军老战士的烽火岁月
发布时间:2023-11-16 10:11  |  来源:巴彦淖尔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临河区先锋街道老党员刘文荣是一名抗美援朝老兵,93岁的他虽然年事已高,但唱起革命歌曲来依旧心潮澎湃。

“我的青春年华是在战火纷飞的朝鲜战场上度过的,我们在敌机炸弹轰鸣中千里行军,在冰天雪地里战斗,我的很多战友永远留在了朝鲜大地上……”初冬时节,在老兵刘文荣家里,老人端坐在沙发上,回忆着那段炮火连天的峥嵘岁月。

1948年,18岁的刘文荣成为了人民解放军通讯兵。他随着部队一路参加平津战役、太原战役,过黄河解放凉城,解放兰州。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刘文荣随部队到山东藤县集结备战,随后进入辽宁凤凰城准备入朝。1951年2月,刘文荣随所在部队中国人民志愿军63军入朝作战。

入朝的晚上,刘文荣随部队一路跑过鸭绿江,除了行军装备,作为通讯兵,刘文荣还背着两拐电话线,一拐20多斤。白天敌机疯狂轰炸,部队只能白天宿营,晚上行军,战士们背着七八十斤重的东西靠着两条腿不停的走,走得很累、很瞌睡,到了临时营地,很多战士栽倒在地上就睡着了。

1951年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中,刘文荣所在的志愿军63军参加了震惊世界的铁原阻击战。刘文荣的任务是保障二连突击队阵地通讯畅通,作为副班长的刘文荣带着两名战士不停在阵地中穿梭,接通被敌人炸断的电话线。一次抢修线路时,一架敌机飞过,刘文荣命令两名战士迅速躲进战壕,当他接好线准备跳进战壕时,一枚炮弹在他身后爆炸,飞溅起的大量碎石和刘文荣一起落入战壕。刘文荣心想,这次完了,随便碰着哪块石头,都能要了他命……上天再次眷顾了刘文荣,身边落下一块块石头幸运的躲开了他。

两天两夜没有休息,刘文荣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换防时,一枚炮弹落在通讯排集结地,排长、班长、隔壁班一个班的战士全部牺牲……

血战14天,铁原阻击战取得胜利。此战,63军2万多名战士牺牲,军长傅崇碧重伤。彭德怀总司令前来看望63军存活下来的战士,含泪说出:“祖国感谢你们。”这些幸存的战士们听到这句话之后大声痛哭。战后,刘文荣荣获三等功。老人不愿提及详细的战斗过程,因为每场战斗,都有战友牺牲;不愿提及自己的战功,因为他觉得相比牺牲的战友,自己做的不算啥。

1953年6月,刘文荣随部队回国,1958年转业到北大荒,1963年到临河市工商局工作。经过战争和岁月的洗礼,老人依然珍藏着入伍时的照片及锈迹斑斑却熠熠生辉的军功章,这些镌刻着老人那段刻骨铭心的岁月和牺牲战友们的勇敢与壮烈。

时光飞逝,73个春秋悄然而逝,岁月吹散了硝烟,曾经的热血青年已是耄耋老人。很多记忆已经变得模糊,但一提起抗美援朝的事儿,刘文荣的讲述依然清晰,仿佛那段岁月从未远去……

回忆起70多年前的那场战争,老人的眼睛里不时泛着泪光。不难想象,面对寒冷、饥饿、困乏,还要遭遇敌人的轰炸、封锁,志愿军为赢得这场艰苦卓绝、震撼人心的伟大战争的最后胜利所做的牺牲和努力。讲述过程中,刘文荣老人时而豪情,时而沉重……

老人说:“如果祖国需要,我还能上战场,我还能走得动路,我还扛得起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