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军人于鹏
今年23岁的于鹏拥有一个称号“呼和浩特舰退役战士”。他2017年9月份入伍,2018年6月被分配到呼和浩特舰,2019年9月退出现役。2022年2月15日,作为一名退役军人,于鹏奔赴在直击新冠疫情的第一线。这已经是他第三次战斗在“一线”。
2020年的大年初二,他就参加了所在小区抗击疫情的工作,每天负责对出入小区的居民、车辆进行登记,给居民测量体温等,辛苦但充实。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呼和浩特舰向呼和浩特市人民发来慰问信。这是他第一次战斗在“一线”。
2021年7月20日,河南新乡遭受严重水灾,给当地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于鹏得知灾害信息后,第一时间与其他10名退役军人组建爱心车队,赶赴河南新乡参与抗洪救灾,为灾区人民带去救灾物资,并自发通过呼和浩特慈善总会向灾区捐款1万元用于灾后重建。此次救灾行动受到了河南新乡的高度赞扬,洪门镇政府第一时间为他们送来了感谢信,并授予锦旗一枚。这是他第二次战斗在“一线”。
2022年2月15日,呼和浩特市发现3例新冠肺炎核酸检测阳性人员,当天便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Ⅲ级预警。听到这个消息,于鹏卯足了劲儿,始终冲锋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参与并协调小区核酸检测工作、不间断地为辖区居民宣传防疫知识并提醒居民群众佩戴口罩、与其他志愿者在出口设岗值班,对进出人员及车辆进行监测。在和疫情争分夺秒赛跑的形势下连续作战,没有休息半天,经常忙到顾不上回家吃饭,但只要收到疫情缓解、小区平安的消息,他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这是他第三次战斗在“一线”。
于鹏始终秉持呼和浩特舰的战斗精神,用镌刻在内心的“深蓝”信仰,践行着一名退役军人的使命与担当。
来源:呼和浩特退役军人
退役军人薛志刚
薛志刚同志,男,汉族,中共党员,于2004年12月参军入伍,在部队期间他是一名优秀的军人,遇到艰难险阻,迎难而上,毫不退缩,受到了领导和战友的一致好评。退役后服从组织分配,现任清水河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办公室主任。
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无悔付出乐于奉献
作为退役军人事务局的一员,他能够继续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优良传统,坚守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努力提高服务水平。主动了解退役军人存在的实际困难,当好退役军人的知心人。大力宣传退役军人的相关政策,扎实做好信息采集和光荣牌悬挂工作。走访慰问重点优抚对象,大力推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在线上线下推荐就业岗位,宣传、拓宽就业渠道。
二、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薛志刚同志积极组织全县广大优秀退役军人“牢记党的教导,不辱军人使命”,投身防疫一线,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在接到县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积极协助村、社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命令后,他闻令而动,迅速安排对重点人员密集场所实施封闭式管理,设立防疫测温排查值班点,对广大居民开展防疫知识宣传、人员排查,进出测温登记等防疫工作。挨家挨户做宣传、逐门逐户搞排查,对不理解工作的群众耐心解释、认真劝导;对有困难,需要帮助的居民,主动搭把手,帮帮忙。
(左二为薛志刚)
今年疫情爆发以来,他第一时间参加了核酸检测工作。为了核酸检测工作的有序开展,在收到县疫情指挥部的通知后,他连夜组织单位的党员、职工志愿服务队,制定值班计划,帮助医疗人员搭建帐篷、布置采样点设施,维持采样现场秩序、引导群众保持安全距离和有序排队等候,按实际情况分流受检人群,按规程进行信息登记、核酸采样、有序离场。在核酸检测期间,他始终以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畏艰险、不讲条件、不辞辛苦,体现了一名退役军人高度的政治觉悟和奉献情怀。
战“疫”面前不退役,大“疫”面前勇担当!面对疫情,薛志刚同志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退役军人“转业不转志,退伍不褪色”的品质。
来源:清水河县退役军人事务局
退役军人张琳、李宏宇、梁根兴、杨建功、张尧
疫情发生以来,武川县退役军人积极响应号召,闻令而动,迅速投身抗疫一线,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若有战、召必回”的誓言。
(右一为张琳同志)
张琳,武川县可镇人,1998年12月入伍,在部队期间荣立个人3等功一次,2000年12月退伍 ,退役后服从组织安排分配到得胜沟乡人民政府工作,现任得胜沟乡人民政府综合执法局干事。自接到乡政府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积极协助各村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命令后,张琳迅速组织乡退役军人对各自然村封闭管理,指导设立防疫测温排查值班点,开展防疫知识宣传、人员排查等防控工作。工作中,张琳带领干部挨家挨户做宣传、逐门逐户搞排查,对有困难,需要帮助的村民,他总是主动搭把手,帮帮忙。
李宏宇,是哈拉合少乡一名退役军人。疫情发生以来,他一直战斗在抗疫一线。在核酸检测点,看到前来做核酸的大娘口罩有了污渍,他连忙贴心递上一只全新口罩为其更换;看到年逾八十拄着拐杖的老人排到了人群最后,他主动“开绿灯” ,一边搀扶老人来到前面,一边向排队群众耐心解释“大爷腿脚不方便,站不了太长时间,大家理解理解。”他就是这样一个人,只要是老百姓的事情他都事无巨细尽力做好。
梁根兴,哈拉合少乡后营子村党支部书记,一名退役老兵。疫情发生以来,他第一时间带领后营子村党支部成员投入疫情防控斗争。设置防控卡点、入户摸排、核酸检测、场所消杀,无论在任何地方总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他就像永动机一样,仿佛从来不知疲倦。后营子村委会所辖自然村有几个地处山洼里,交通不便。为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按照“应检尽检”要求,他车接车送,每天来回几十里,上门接送行动不便的老人进行核酸检测。作为一名退伍老兵,他军人本色不改,以身作则带领村民奔小康;作为一名村党支部书记,他始终牢记初心使命,将人民群众冷暖安危放在心上。从退伍军人到村党支部书记,转变的是身份,不变的却是牢记宗旨、为民服务的使命和情怀。
杨建功,耗赖山乡退役军人。在耗赖山乡疫情防控形势最严峻的五福堂村,杨建功带头进入管控区排查,冲锋在前,逐个排查次密接人员,在人手最困难的时候连续多日不休息,承包了卡点的夜岗,不舍昼夜在村蹲守,紧盯着管控区。阴冷的天气冻的人瑟瑟发抖,在卡点值守了一天的杨建功一直没有吃饭,大家劝他回家,他却说“你们走吧,我是男同志,多值守多盯会儿吃得消”。疫情防控面前,杨建功始终保持军人本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退役军人勇于担当的大无畏精神,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用实际行动践行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军人誓言,诠释了退役军人听党指挥、乐于奉献的责任与担当。
张尧,耗赖山乡退役军人。2月16日凌晨在家接到通知,张尧立即驱车返岗,投入到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退伍不褪色,在岗就是战斗员,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张尧就一直坚守在全乡的物资保障、数据统计、值班备勤、消杀工作等这些纷繁杂乱的工作中。每一项工作背后、每一个上报的数据,都务必要求做到及时可靠,为此他经常为了一个数据反复核实。在他看来防疫无小事,每一项看似简单的工作都需要投入很大的精力。张尧说:“曾经的革命先辈,用他们的理想信念征服了雪山草地,延续中国革命。现如今我们赓续红色血脉,也一定能征服新冠病毒,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
武川县投身到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的“最美逆行者”还有很多,每一场特殊的战斗,都会涌现一批英勇的战士,为了家乡,为了亲人,挺身而出义无反顾,冲锋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这是每一名退役军人的情怀与担当。
来源:武川县退役军人事务局
退役军人张斌
“若有战,召必回,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参与防控区的高强度值守工作后,他又赶到了居住地社区南八里社区报到,继续认领工作任务。面对辛苦他总是一笑而过,说这就是军人的使命,这个时候才是需要他的时候。
张斌同志2014年转业后分配至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参加工作,面对工作一直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作为一名退役军人,张斌在工作中处处发扬军人英勇顽强、迎难而上、团结拼搏的精神,哪里需要,就冲到哪里。2018年3月,他主动申请参加脱贫攻坚工作,深入到清水河县城关镇石湾子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通过3年半扎实有效的工作,圆满完成了脱贫攻坚工作。
曾经的他是脱贫攻坚的“帮扶人”,现在的他又是疫情防控的“守门人”。疫情突如其来,防疫任务艰巨,此时此刻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退伍军人的他没有二话,主动请缨,第一时间报名参与市委组织部疫情防控工作。2月27日凌晨1点半,张斌接到市委组织部的电话,通知他到胜利路社区报到参加疫情防控工作,4个小时后,他就赶到了防控点负责出入口的检查工作。为了保障核酸检测工作安全有序展开,全程不离岗,高峰期人员出入较多,忙到连最简单的泡面都不能按时吃上,但是为了居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他毅然决然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呼和浩特的室外气温低至零下十五度,张斌同志冒着刺骨的风为胜利路社区的人民群众筑好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以行动践行党员初心。除了做好出入口的检查工作以外,他还主动承担了核酸检测工作,查验行程卡和健康码、维护现场秩序、提醒居民保持“一米线”安全距离、答疑解惑等工作,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为女同志着想,他还主动申请夜班值守,他就像一颗螺丝钉一样深深扎在防控点位,从白天站到黑夜,可却从未听到他叫苦喊累,这也许是他脱下军装后连续作战最久的一次。
多年后他虽早已脱下了戎装,但是今天他仍然义无反顾地站在了“战场”上,白色防护服、蓝色隔离衣和红色马甲都是他的战袍,多年后他虽已离开了军营,但是“若有战,召必回”的誓言还在践行。从军人到基层干部,改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本色。从戎装到战袍,变的是颜色,不变的是初心。他秉承并发扬军队优良传统作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军人的责任和担当,做到了退伍不褪军人本色!
来源:呼和浩特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