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集宁区:“红蓝融合”点燃新时代双拥工作“动力引擎”
发布时间:2024-05-07 09:46  |  来源:集宁区退役军人事务局

近年来,集宁区运用“红蓝融合”点燃双拥工作“动力引擎”,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扎实做好新时代双拥工作。

靶向发力,健全双拥工作机制

集宁区历来高度重视双拥工作,党政主要领导任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构建党政领导挂帅、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各行各业共同参与的双拥工作格局;将双拥工作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体系,每年至少召开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工作会议2次,发挥领导小组议事协调作用,调动成员单位积极性,形成部门工作合力;制定印发《领导小组工作规则》《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细则》,实现双拥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

多点用力,营造浓厚双拥氛围

坚持将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作为促进军政军民团结、增强全民爱国热情的重要抓手,先后投资2.7亿元打造了集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党性教育与红色旅游为一体的集宁战役红色纪念园;充分挖掘白海子镇哈伊尔村红色资源优势,多方筹备资金,建设“哈伊尔红色文化纪念馆”,抢救性保护“地下支部召开秘密会议”等遗址;打造“强军拥军主题文化馆”,全方位融合展示双拥代表性图文、影像资料,传承拥军历史,宣扬军民鱼水情。光荣牌悬挂实现全覆盖,建档立卡及优待证申领发放完成率达到97.8%。每年组织领导干部参加应急演练、军事训练等“军事日”、国防教育活动,民兵预备役人员受教育比例达100%。

齐心协力,军地携手共建共享

构建“为官兵排忧、为部队解难、为战斗力减负”的支援保障体系,军地双方建立互提需求、互办实事“双清单”工作机制;每年春节及“八一”期间走访慰问驻区部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入伍老复原军人、因公牺牲、生活困难退役军人,共计支出347.4万元;制定出台《集宁区为现役军人立功受奖喜报送达和奖励实施办法(试行)》,先后为291名立功受奖的现役军人家属上门送喜报,并予以资金奖励;为入伍新兵举办欢送仪式,为退役军人举办退役返乡欢迎仪式;连续3年携手创维集团联合举办拥军优属活动,投入155万元对生活困难退役军人进行帮扶援助;与工商银行等四家金融机构签订拥军优抚战略协议,为退役军人提供金融专属服务。

凝心聚力,提升服务保障质效

按照“有机构、有编制、有人员、有经费、有场所、有保障”的要求,建立贯通上下的退役军人服务中心1个,乡镇(街道)、村(社区)两级退役军人服务站85个,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220名。将创建全国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工作纳入《集宁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方案》,全力打造集“来访接待、事项办理、智慧服务、心理咨询、法律援助、健康体检”为一体的区级服务中心(站)功能示范区,持续推进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从“有”到“优”,集宁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与桥东街道办事处退役军人服务站被自治区列为全国标杆型退役军人服务站,集宁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成功入选“全国百家红色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序列。建立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按时足额发放各类优抚资金7800余万元;发放优抚对象医疗救助金271万元;发放义务兵家庭优待金1713万元。

激发活力,双拥活动蓬勃开展

坚持双拥活动经常化,连续4年举办了“双拥消夏晚会”;在清明、“9.30”国家公祭日精心组织开展英烈祭扫、祭奠活动,传承英烈精神、赓续红色血脉;认真组织开展“情系边海防官兵”慰问活动,各企事业单位、学校、群团组织及广大群众为边海防军人写慰问信、制作精美贺卡,表达对人民子弟兵的崇高敬意和感激之情;组织开展“最美退役军人”“最美军嫂”“最美拥军人物”评选活动;制定《集宁区困难退役军人帮扶援助实施方案》,对生活困难、患重大疾病等39名退役军人家庭实行关爱帮扶,拨付帮扶资金10.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