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阿拉善盟:凝聚文艺力量 传承双拥传统
发布时间:2024-04-09 15:07  |  来源:阿拉善盟退役军人事务局

近年来,阿拉善盟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拥工作的重要论述,传承和弘扬“三易旗府——最好牧场为航天”的优良双拥传统,以习近平总书记对乌兰牧骑的嘱托为指引,扎实落实自治区双拥办等部门《关于充分发挥乌兰牧骑在守边固防中“红色文艺轻骑兵”作用的措施》精神,积极组织全盟4支乌兰牧骑投身于守边固防、双拥共建等工作中去,认真履行新时代乌兰牧骑职能,倾心民族团结建设,热心军民共建发展,以文艺的力量凝聚强军爱国精神,着力打造具有“北疆文化”特色的双拥品牌。

一、提高政治站位,夯实新时代双拥工作根基

各乌兰牧骑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强军思想为指导,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充分发挥乌兰牧骑在守边固防中“红色文艺轻骑兵”作用,加强理论学习,抓实民兵建设和民兵政治工作,全面系统地学习研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强军思想、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完善和推进“红色文艺轻骑兵”队伍规范化、军事化管理,通过理论学习和军事素质训练“双刃剑”切实树立民兵队员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实绩推动双拥工作走深走实。

二、打造文艺精品,用情讲好新时代双拥故事

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上的“军中乌兰牧骑”,各乌兰牧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不断推陈出新,结合新时代文化艺术发展趋向,紧扣“军民互助”“民族团结”等现实题材,将部队官兵的日常生活、训练场景、军营故事融入艺术表演中,创作推出了歌曲《护航》《胡杨哨兵》,舞蹈《一起飞》《军民共谱戍边情》,小品《前线》《边眼》等一批军旅题材优秀作品,用艺术形式讴歌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用文艺精品展现军民融合成果的文化名片。聚焦额济纳旗三易旗府“最好牧场为航天”的历史佳话,提升打造大型剧目《东风-呼啸起》,运用文艺手法深情描绘阿拉善盟双拥共建的优秀成果,讴歌祖国航天事业开拓发展的伟大历程。

三、送文化进军营,用心谱写军民鱼水情深赞歌

阿拉善盟地处内蒙古自治区最西部,北与蒙古国接壤,边境线长达735公里,是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和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前沿,战略位置极其重要。世世代代的阿拉善儿女与驻军部队官兵共同守卫边疆、建设边疆,共护边疆稳定安全,共促边疆繁荣发展。

近年来,阿拉善盟积极推动双拥共建工作,把服务部队、慰问部队、建设部队和进一步丰富军营文化生活、增强军民凝聚力作为工作重点,组织各乌兰牧骑在建军节、国庆节及国防教育宣传日等重要节点,多次赴边防哨所、驻军部队开展慰问演出60余场、惠及部队官兵达1.6万人次,演出行程达1.3万公里,以丰富多样的文艺形式谱写出一曲军民团结、守望相助、鱼水情深的双拥颂歌。

四、军地结对共建,凝聚军民融合发展合力

各乌兰牧骑以增强军民凝聚力为工作重点,充分发挥红色乌兰牧骑民兵战斗堡垒作用,大力弘扬军爱民、民拥军的光荣传统,巩固发展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关系,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凝聚强大力量。一是与驻地部队共同开展爱国主义宣传教育、慰问演出服务等结对共建活动20余次,为丰富边境地区军民文化生活、砥砺各族群众齐心协力守边固防发挥重要作用。二是组织乌兰牧骑民兵排参加驻地部队集训2次,引导队员们体验边疆军民守边固防的艰辛艰苦、坚定坚守,体会边疆军民倾情边疆、奉献边疆、建设边疆的情怀和精神。三是各乌兰牧骑结合进军营演出服务活动,为驻地部队培养文艺骨干,指导文艺活动,开设马头琴、舞蹈培训班等课程,有效丰富部队官兵文化生活。

做好新时代双拥工作,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是军地双方共同的责任和光荣的使命。下一步,阿拉善盟将继续推动乌兰牧骑在双拥共建、守边固防中的“红色文艺轻骑兵”作用,认真履职,勇担责任,丰富边境地区军民文化生活、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局面,用艺术形式讴歌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用文艺精品展现军民融合成果的文化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