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大寒,农历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大寒到来,意味着天寒地冻、意味着年关将至。内蒙古自治区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采访调研组于大寒时节奔赴通辽,在1月22日至27日6天的行程中,奔走于科尔沁大地的科尔沁区、开鲁县、库伦旗、奈曼旗、科尔沁左翼中旗等地,在通辽市退役军人工作浓浓的“强基暖戎”氛围中,体味到了强基基强、暖戎戎暖的实实在在的成效。
◎跟着局长去调研
出镜人:申玉秀 通辽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
“抚恤优待更加精准、就业创业更加充分、移交安置更加规范、服务保障更加有力、尊崇氛围 更加浓厚,幸福感获得感成色更足。”见到申玉秀,你就会想起花木兰,你就会体会到什么叫巾帼不让须眉!
地点:通辽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记者:介绍一下开展“强基暖戎”专项行动的背景?
申玉秀:2023年以来,我们深入基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开展调研,发现基层工作人员有时存在“不愿办”“不会办”的问题。为此,我们开展了“强基暖戎”专项行动,聚焦思想政治引领、信访代办、就业服务、帮扶援助等重点工作建立5张清单,以上率下带动基层服务保障机构全面活起来、动起来。
记者:“强基暖戎”专项行动的内容有哪些?
申玉秀:具体包括六个方面举措。一是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深入落实好《关于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的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持续夯实“五有”基础,强化基础服务保障意识,针对“五有”落实情况和政治文化环境建设整改情况定期开展“回头看”,发动各地结合地区实际,打造具有各自特色的“退役军人之家”,推动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态势。二是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在落实退役军人事务部《新时代退役军人思想政治教育规范(暂行)》要求的八项基本教育内容基础上,组织各基层服务站梳理挖掘本地区退役军人典型,广泛开展“最美退役军人”“模范退役军人”“兵支书”“就业创业带头人”等先进事迹学习宣传活动,做到身边有榜样、层层有典型,用身边人、身边事传播正能量,传递主流声音,激发退役军人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热情。三是优化信访代办服务。严格按照自治区退役军人事务厅要求,全面建立信访代办机制,市、旗县(市、区)、苏木乡镇(街道)三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全部设立信访代办员、嘎查村(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全部设立信访信息员。我市现有信访代办员168人,信息员345人,实行动态实名登记备案管理,同时建立信访代办台账,全程跟踪办理,形成了从首办到结案责任明晰、衔接顺畅、便捷高效、闭环管理的运行体系。四是织密法律援助网络。密切联系司法部门,在市旗两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建立退役军人法律援助工作站10个,苏木乡镇(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设立法律援助窗口133个,嘎查村(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设立法律援助联络点345个,系统内和司法机构工作人员共计1058人,就近受理退役军人法律援助申请,基本形成了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退役军人法律援助网络。五是提升就业服务质量。为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为退役军人提供更高质量、更加优质的就业服务,我们组织各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对辖区内退役军人就业情况开展摸底调查工作,全面掌握我市退役军人就业和失业情况,了解有劳动能力人员就业需求,按需求开展实用性培训,定期推送相关就业信息,精准推荐就业岗位,为进一步解决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提供有力保障。六是开展困难帮扶援助。我们发动各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广泛统计符合帮扶援助情形的退役军人情况,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采取提供资金、实物和社会化服务等方式,及时对困难退役军人、“三属”等援助对象给予多元化、个性化帮扶,解决他们的现实困难,传递党和政府的特殊关爱,大力营造关心关爱退役军人的浓厚社会氛围。
记者:“强基暖戎”专项行动开展以来都取得了哪些成效?
申玉秀:总的来看,各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尤其是嘎查村(社区)一级的工作人员对工作的职能职责了解更加清晰,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的责任感、光荣感、使命感更强了,对本地区的退役军人工作情况尤其是就业情况、援助对象等情况也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服务保障体系得到了进一步夯实,法律援助、信访代办体系已达到全覆盖,全市范围内摸排到有就业需求的退役军人1156人,困难退役军人、三属和其他对象(现役军人父母、配偶、未成年人子女)2530人,为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提供高质量服务保障工作的思想基础、能力基础得到了有效夯实。下一步,我们将从标准化阵地、多元化服务、长效化机制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巩固拓展“强基暖戎”专项行动成果,推动服务体系建设逐渐“从有到优”、服务保障能力“由弱到强”、服务对象作用发挥“由小到大”,切实当好退役军人的“家人”,让退役军人获得感、幸福感、荣誉感成色更足更亮。
地点:通辽职业学院
工作人员介绍:通辽职业学院是一所全日制高职院校,下设12个教学机构和2所附属医院,开设高职专业34个,是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单位 、自 治 区 级 示 范 性 就 业 技 能 实 训 基地、自治区退役军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等多个行业的培训基地,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具有36个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和31个职业(工种)的职业技能认定资质。
申玉秀:学院高度重视退役军人这一重要人力人才资源,始终坚持以促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为导向,不断提高退役军人培训质量,积极打造多渠道、立体式的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服务新模式,有力促进全市退役军人高质量就业创业。
工作人员介绍:2020年-2023年,学院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旗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合作开展自主就业退役士兵适应性培训、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培训等项目,300余名退役军人参加培训。多次召开退役军人订单班校地企对接会,为退役军人提供更加精准的就业指导和服务。承办“通辽—包头共助退役军人启航”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全市1000余名退役军人参加。
申玉秀:2023年12月,学院首次承办自主就业退役士兵“订单式”培训班,积极与牧原集团、兴固科技、双瑞风电、物业协会、九鼎塑业等企业主动联系,并牵头组织学院与退役军人事务局及用工企业三方进行现场洽谈对接。
工作人员介绍:现场对接中,40余名退役士兵培训前直接签约中核集团、牧原集团,16名退役士兵培训后与企业签订就业协议。
申玉秀:希望贵院进一步根据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特点,积极适应市场需求,不断健全培训功能,持续推动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为更多退役军人提供优质培训服务和就业机会。
地点:科尔沁左翼中旗努日木镇努合吐嘎查退役军人“科技小院”
工作人员介绍:退役军人“科技小院”是退役军人助力乡村振兴的创新型项目,是集“产业集中发展、技术推广创新、退役军人培育”于一体的创新实践基地。通过退役军人示范引领,运用小院培训、田间操作、地头指导等多种方式,构建形成“头雁领飞、群雁齐随”的致富发展格局。
申玉秀向调研组介绍:这位老兵是科尔沁左翼中旗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陶杰,他在这里打造了67亩玉米水肥一体化示范田,为退役军人“科技小院”提供实践教学基地,并从“专家”视角、用“老兵”语言结合小院培训、田间操作、地头指导等多种授课方式,带领广大退役军人、农牧民群众学习掌握农业创新科技知识,培育带动更多退役军人、农牧民群众成为致富带头人,为乡村振兴“添智聚能”。
陶杰:目前已开展线上线下授课培训5期,线下受训人数100余人次,线上辐射1300余人。我的微信群,发布农业视频达1000余条、播放量累计300多万次。
申玉秀向调研组介绍:陶杰同志2018年被授予自治区“最美农技员”称号,2021年被评为“内蒙古好人”,2022年获得第八届全区“道德模范提名奖”,被评为通辽市第七届“道德模范”,2023年被评为科尔沁左翼中旗“最美退役军人”。
地点:科尔沁左翼中旗赛罕琴行
事件:申玉秀看望退役军人白赛罕
背景资料:白赛罕,女,蒙古族,1992年6月生,中共党员,2014年9月入伍,服役时担任马头琴演员、教师,在边防线上演出150余场。先后获得2015年全军“北疆卫士杯”演奏一等奖等荣誉,并参加了2016年央视 CCTV-7“军民元宵喜乐会”节目。2016年9月退役。
申玉秀向调研组介绍:白赛罕退役后成为科尔沁左翼中旗乌兰牧骑的一名演员,深入农村牧区演出120余场。2023年,白赛罕调入科尔沁左翼中旗检察院从事宣传工作,她用“马头琴+检察蓝”的形式使普法宣传更接地气。她的马头琴作品在多个宣传平台转载播放,她本人被评为2023年“全市政法宣传工作先进个人”。
白赛罕:我加入科尔沁左翼中旗老兵宣讲团,和前辈们、战友们一起深入各族群众和广大退役军人中宣讲党的民族政策、宣讲“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
申玉秀:你荣获全市“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 色血脉”主题演讲比赛第一名,入选市团委“千联万聚”骨干人才,并被评为科尔沁左翼中旗首届“最美退役军人”,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