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心怀祖国、忠诚誓言,与边防部队官兵、边境派出所民警共同守卫着祖国北疆735公里边境线和16.8万平方公里的边境管理区。他们是“五边行动”的重要一环,更是“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合力强边固防的重要环节。他们就是阿拉善护边员群体,在阿拉善广袤的戈壁大漠中,用实际行动书写着对祖国浓浓的爱。
派出所联合护边员开展辖区宣传工作
阿左旗是内蒙古自治区19个少数民族边境旗之一,国境线长188.68公里,守土戍边任务十分艰巨。上世纪七十年代,阿左旗乌力吉苏木牧民为了维护边境安全,自愿搬迁到边境一线,建立民兵点,孟根阿古拉一家就是其中之一。50多年来,孟根阿古拉一家三代人历尽艰辛、无怨无悔,在阿左旗和乌力吉苏木和蒙古国边境线上,用信念和执着传承戍边使命。
春季的戈壁大漠,仍寒风凛冽。在距离乌力吉苏木100多公里的孟根阿古拉家中,像往常一样,他穿上保暖御寒的衣物,佩戴好党员徽章,拿上望远镜和巡边工具,便驱车前往十多公里以外的边境线,开启了护边任务。
孟根阿古拉联合边境派出所进行巡边工作
一望无垠的边境线,并不如想象般安逸、平静。这里荒无人烟,环境恶劣,危险重重。对于生活在边境的牧民来说,全家的生活来源就靠着放养的为数不多的羊和骆驼,还要尽可能的避免骆驼越境和被狼群咬伤造成更大的损失。孟根阿古拉说,除了修补铁丝网,巡查路上最主要的是查看是否有人为活动的迹象。孟根阿古拉告诉记者:“20年来,我家失踪的骆驼至少有200峰。要是发现形迹可疑的人,根本也顾不得自己的安危,必须先拦住他,再立即通知派出所和边防连队。待可疑人员被带走核查后,我再继续开展巡逻工作。”
孟根阿古拉修缮铁丝网
曾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搬到别处,找个自然环境、交通通讯条件好点的地方从事牧业生活?每当面对这个问题,孟根阿古拉就会回忆起父亲的那段话:“孩子,我们在这里守边生活不是为了挣多少钱、过上什么样的好日子,是为党保证边境稳定,为祖国守卫领土完整,这是我们一家人的光荣任务,更是神圣使命。”如今的孟根阿古拉就像展翅的雄鹰俯瞰着这片土地,同中蒙边境线上的一座座界标为伍,守护在边境一线。
为让广大护边员更好地发挥边境前沿观察员、信息员、预警员的职能作用。近年来,在我盟、旗边防委的积极努力下,经向上级部门争取,从2023年7月份起,将护边员补助标准从以往的每人每月600元提高至1000元,进一步调动护边员工作的积极性,提升了护边员职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三个边境旗也结合管段实际,不断为护边员履职尽责,提供防护服装、鞋帽、保暖壶、背包、爆闪灯、高清电视显示屏,以及提供巡边踏查摩托车、安装定点监控等基本装备,为护边员生产生活执勤保驾护航。额济纳旗还自筹750万元,建设集办公、会议、食宿、礼堂为一体的护边员管护中心,配套建设地面停车场、绿化休闲区、文化墙等设施,切实提升护边员队伍规范化建设水平,将党的方针政策和各项惠民政策延伸到边境一线“最后一公里”、覆盖到边境地区“最后一家人”。
“这里是国家北部边境,也是我的家。”赛西雅拉图是额济纳旗温图高勒苏木的一名护边员。认识他的人,都说他是党的政策宣讲员,是群众身边的党员模范,是民警口中的活地图。自成为护边员以来,他始终以这句话为自己的工作信念,带领护边队成员做好巡边护边工作。
赛西雅拉图与派出所民警、其他护边员开展边境线巡逻
2023年7月28日,赛西雅拉图开展巡逻工作时,在沙漠内发现走失人员王某。赛西雅拉图随即将情况汇报至边境派出所。民警到达现场后,王某意识逐渐恢复,赛西雅拉图与民警合力将陷在沙中的车辆拖出,成功救援了走失人员。得救后王某对赛西雅拉图说:“感谢救命之恩,大恩大德难以回报,你要多少钱,我绝对不还价。”赛西雅拉图听到后只是面带微笑,憨厚地说道:“我是这里的护边员,这都是我分内的事情罢了,我不要你的东西,你安全了就好。”在护边过程中,他还救助过受伤的猎隼和2岁的骆驼。在赛西雅拉图心里,只要是职责范围内的事情,都会尽心尽力把它做好。他积极组织参与边境管理宣传工作,配合派出所民警通过发放宣传手册、辖区走访、下载国家反诈APP、现场解答等方式,持续推进宪法宣传活动,进一步强化辖区群众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在阿拉善,护边路上的感人故事数不胜数。有上世纪70年代就跟随母亲所在的第一批守边护边民兵队伍,扎根大漠的护边员宝力道。过去的40多年,他们一边放牧、一边执勤巡逻,没有房子自己盖,没有水井自己挖,没有蔬菜就吃野菜;有戈壁深处的三代护边“传承者”朝勒门格日勒,他周而复始在长40公里边境线上,经历着夏季最高气温达56℃,地表温度超过70℃的酷热难耐和最低气温-42℃,最大风力超过12级的冬日严寒,硬生生踩出一条“巡查路”,哪怕是从骆驼上摔下来,汽车抛锚,都从未轻言放弃;有每天骑骆驼巡逻20多公里的“老额吉”敖云其木格,她协助边防派出所的民警们连夜巡逻,将偷越国境的人员抓捕,维护国土安全,不仅与战士们一起巡逻护边,还无偿为部队驯养骆驼,她的家被命名为第21号“蒙古包哨所”……
宝力道(左三)同民警、边防连队巡边后合影
宝力道家
“这条路,我会一直走下去,直到我老得动不了的那天。”“护边是国家的事,也是牧民的事,没有国家的边疆和平,哪有我们牧民的幸福生活。”“虽然那只是一块普通的牌匾,但在我眼里,那是党和人民交给我的光荣使命。”从“三代护边”到“时代守边”,护边员队伍已成为全盟边境管控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形成了军警民同心、联防群治的工作模式,构建家家是堡垒、户户是哨所、人人是哨兵、生产是执勤、放牧是巡逻、处处是防范的边境防控格局,构筑起一条军警民守望相助、携手严打违法犯罪共同守土戍边的铜墙铁壁。
宝力道(右一)同民警、其他护边员共同巡边
截至目前,阿拉善盟7个边境苏木镇,11个边境嘎查村共选拔聘用321名护边员。如今,第一批护边员都已进入老年,但他们把守护国家安全的重任又传承给了子女,继续将一段段合力强边固边的动人事迹书写在边境管理区的每一寸土地,描绘出边境安宁、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新时代大漠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