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当天,乌兰察布各界人士在市政府广场合唱《我和我的祖国》。
真情像草原广阔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
军地合力抓实国防教育纪事
文丨汤 伟、闫 伟、李 鑫
提起内蒙古,人们脑海中浮现出的往往是一望无际的绿色大草原,而乌兰察布,无疑是其中一抹耀眼的红色。近年来,该市积极打造国防教育主题公园、组建乌兰牧骑民兵连、开办国防教育示范班等,为大草原平添一道亮丽的风采。今天,让我们走进这座“红色的山口”,感受当地干部群众像草原一样广阔的国防情怀。
01
打造“实景课堂”——
红色资源融入百姓生活
国庆节假期,乌兰察布市退役军人王鑫带家人,来到老虎山国防教育主题公园游览。“爸爸,这里有您在部队时候的事迹介绍!”公园道路两侧的“军人功勋宣传橱窗”展示着近些年来乌兰察布籍立功受奖军人的事迹,儿子王鹤宇从中找到了王鑫的名字,自豪之情洋溢在脸上。
像王鑫一家人一样,许多乌兰察布市民都喜欢到这座公园观光散步。绿树成荫的老虎山是乌兰察布市区的制高点,老虎山国防教育主题公园是一座集红色旅游、生态建设、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地标性建筑。
△乌兰察布市居民在老虎山国防教育主题公园观看国防知识展板。
乌兰察布,蒙古语意为“红色的山口”,城如其名,是一片红色沃土,有集宁战役纪念馆、凉城县鞍子山革命烈士陵园、兴和县万年青革命烈士陵园等全国、自治区革命纪念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但这些红色资源分布相对分散,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在军事机关建议下,乌兰察布市将人流量大、具有一定知名度的老虎山生态公园拓展为国防教育主题公园,向市民群众免费开放。
山顶上,一副大型革命主题雕塑栩栩如生,一股英雄气扑面而来,令人肃然起敬。雕塑的四周,退役的坦克、飞机排列整齐,仿佛一声召唤,仍然能够冲锋陷阵。在山腰间的“红色故事”展区,党领导人民群众抗击侵略、爱国拥军的生动事迹让人印象深刻。山脚下,集宁战役纪念馆展出的一件件实物、一幅幅照片、一段段史料,将人们带回到那段烽火连天的战斗岁月……
△乌兰察布市集宁区人武部利用当地红色资源开展国防教育。
“登上老虎山,既能接受国防教育,又能锻炼身体,一举两得。”当地居民崔晓对公园的设置赞不绝口。
“让丰富的红色资源融入百姓日常生活。”按照这一思路,乌兰察布军地双方建成6个国防主题公园、10多个军事主题文化馆,打造了凉城县绥蒙革命纪念馆、贺龙纪念馆等1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乌兰察布市集宁区第六中学老师组织学生参观强军拥军文化馆。
依托这些渐成规模的红色教育场所,乌兰察布军地结合八一建军节、抗战胜利纪念日和征兵等时机,组织开展各类主题活动,通过打造“实景课堂”,让国防教育深入人心。
回顾历史,是为了观照当下。在乌兰察布市的车站、银行、医院等服务窗口,“军人依法优先”“军人、退役军人优先”“优抚病房”等标识牌随处可见;在繁华市区,一幅幅诸如“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的标语引人注目……广大干部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将热爱国防、支持部队、尊崇军人、优待军属变成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
△9月30日,乌兰察布市2023年国家“烈士纪念日”公祭活动在集宁战役红色纪念园胜利广场举行。
下半年刚刚入伍的贾翔宇,家住老虎山国防教育主题公园附近。“每当看到现役军人立功受奖的事迹,我就决心像他们一样,投身军旅、百炼成钢。”大学刚刚毕业,他就报名应征,圆了从军梦。
02
成立乌兰牧骑民兵连——
国防教育文艺轻骑兵驰骋草原
国庆节当天,乌兰察布市一派欢腾景象。
“我们是乌兰牧骑,同心歌唱;我们是中国民兵,手握钢枪……”唱着连歌、迎着朝阳,该市乌兰牧骑民兵连的姑娘小伙子们早早赶往四子王旗,准备为当地干部群众献上一场“踔厉奋发强国防 勇毅前行向复兴”国防教育暨国庆节专题演出。
△乌兰察布市乌兰牧骑民兵连创作的节目《草原女民兵》剧照。
演出在舞蹈《草原女民兵》的铿锵旋律中拉开序幕。以大草原为背景的舞台上,一队英姿飒爽、持枪跃马的女民兵在边防线上巡逻,她们时而细心侦察,时而扬鞭疾驰,生动演绎了新时代民兵队伍良好的精神风貌和过硬的战斗本领。
紧接着,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呼麦、独具蒙古族民族特色的马头琴齐奏、部队歌曲合唱独唱等节目轮番登台,以“红色经典+民族特色”的精彩内容,令观众流连忘返。
乌兰牧骑的蒙古语原意是“红色的嫩芽”,后被引申为“红色文艺轻骑兵”,是适应草原地区生产生活特点而诞生的文化工作队,深受广大农牧民喜欢。2017年11月,习近平主席给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的队员们回信,勉励他们继续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努力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乌兰牧骑民兵连走进农牧民中间,以表演节目的形式开展国防教育。
习主席的回信给内蒙古军民以巨大鼓舞。“发挥民兵队伍亦兵亦民、灵活机动的特点优势,打造一支国防教育特色文艺轻骑兵。”2019年8月,乌兰察布市组建乌兰牧骑民兵连。
在乌兰察布军分区指导下,乌兰牧骑民兵连围绕爱国主义教育、拥军优属、军民共建等内容,创作编排出《军人的情怀》《我是北疆护城河》等30多个优秀作品,走进军营、靶场、边防哨所、农村牧区演出300多场,多次参加走边关宣传教育活动。
同时,该连积极履行民兵职责,按时参加当地人武部组织的军事训练,结合文艺演出参加护边巡边等活动,做到“走一路、演一路、练一路、巡一路”。每名成员身上既有“文艺范儿”,又有“兵味”,演出的节目特色鲜明、颇受好评。
△乌兰牧骑民兵连演出的节目特色鲜明、颇受好评。
“长期在茫茫草原上辗转跋涉,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进行演出是常有的事。”乌兰牧骑民兵连连长王惠忠深有感触地说,每当看到可爱的边防官兵、朴实的牧民群众,长途奔波产生的疲劳感顿时烟消云散,大家只想把最好的状态、最投入的演出奉献给观众。
排演《黄土谣》时,男主角为了演好军人,多次到部队体验生活,成功塑造了人物形象。排练舞蹈《阳光下的女兵》时,习惯了跳民族舞蹈的女民兵,不适应部队舞蹈的快节奏,脚踝经常扭伤。但她们说,比起在训练场上摸爬滚打的战士们,这点伤不算什么,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今年八一建军节期间,舞蹈《阳光下的女兵》公演后引发良好反响。
△乌兰牧骑民兵连走到哪里,就把“国无防不立、民无防不安”的理念传播到哪里。
4年来,乌兰牧骑民兵连走到哪里,就把党的声音和关怀送到哪里,把“国无防不立、民无防不安”的理念传播到哪里。
03
开办示范班示范校——
学校国防教育有了抓手和标杆
8月下旬,位于乌兰察布市区的北京师范大学集宁附属中学“国防教育示范班”传来喜讯:又有10名同学被军事院校录取。至此,这个班5年来共培养出25名军校学员,其中7人考取部队飞行学员。该校校长李忠介绍说,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军事机关的帮带。
△乌兰察布市集宁区人武部与北京师范大学集宁附属中学建立共建关系。(资料图)
2018年,乌兰察布市集宁区人武部与北京师范大学集宁附属中学建立共建关系。在为高一新生开展军训过程中,人武部与该校达成共识:挑选热爱国防事业、军事素质良好的学生,组建“国防教育示范班”,通过以点带面的办法,推动国防教育在该校全面开花。
从此,集宁区人武部不仅定期为示范班上国防教育课,而且利用寒暑假时间,组织示范班同学走进军营体验当兵的生活。火热的军营生活点燃了孩子们的从军梦想。问及班里同学的理想志向,几乎所有学生都把考军校作为第一志愿。17岁的曹丹进入示范班不久就明确了目标:考军医大学,当一名穿军装的“白衣天使”。
△示范班的学生成为其他班级同学追赶的榜样。
示范班的学生站有站相、坐有坐相,长得壮壮的、练得棒棒的,成为其他班级同学追赶的榜样。其他班级借鉴了该班学生守则、军事素质考核项目及达标细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毕业班报考军事院校的人数逐年增加。2023年初,北京师范大学集宁附属中学被教育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评为“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
与集宁区人武部一样,兴和县人武部也在示范校建设上下了很大功夫。他们与当地民族小学开展“军民共建民族团结示范校”活动,一方面邀请专家开设国防教育专题讲座,引导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另一方面选派民兵骨干到该校升国旗、教练军体拳,培养爱国精神和军人情怀。
△北京师范大学集宁附属中学历年所获荣誉。
“我们联合驻军部队,与全市25所中小学开展‘军民共建民族团结示范校’活动。”乌兰察布军分区领导介绍说,活动开展过程中,他们不仅抓市、县重点中学,而且注重向设在苏木(乡镇)基础较弱的学校延伸:在国防教育的路上,不让一所学校、一个孩子掉队。
四子王旗红格尔蒙校地处牧区,位置偏远。旗人武部拿出很大时间精力进行帮带与指导,该校也被评为“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察右后旗土牧尔台镇学校基础设施条件较差,各级军事机关先后投入50多万元,为该校更换电脑、桌椅、黑板等教学设备,建设红色文化教育长廊、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并对68名生活困难学生进行帮扶。
近年来,乌兰察布军分区及所属各人武部对数百名生活困难学生进行帮扶,直至他们完成高中学业。多名受资助学生踊跃报名应征、积极报考军校。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人武部官兵个人帮扶资助品学兼优学生。
有了示范学校的带头参与,乌兰察布市连续举办15届“神舟杯”国防知识竞赛,270万人次参与答题,打造了全民国防教育的特色品牌。
“国防教育示范班、示范校,就像大草原上的种子,正在生根、发芽。”乌兰察布军分区领导介绍说,他们正通过开展“百名上校进百校”等活动,进一步发挥示范单位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学校国防教育的覆盖面,为建设全民国防打下坚实的基础。
发挥自身优势 筑牢精神长城
文丨潘晓军
我们的军队是人民军队,我们的国防是全民国防。全民国防教育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和忧患意识、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人民军队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提高全民素质、培塑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作为同级地方党委的军事工作部、地方人民政府的兵役机关,省军区系统担负着“面向三军、协调军地”的职能使命,应当充分发挥处于军地结合部的优势,调动军地各方优质资源,助推全民国防教育走深走实。
国防动员法、国防教育法、人民防空法、国防交通法等法律明确规定,地方有关部门组织开展国防教育、干部群众和在校学生参加国防教育,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由此产生全民国防教育的“需求端”;可以承办军营开放日的驻军部队、传播国防知识的军队院校以及实施现地教学的红色教育场所等,成为全民国防教育的“供给端”。省军区系统领导应当通过参加地方党委常委会议、政府常务会议、国动委联合办公室会议等途径,加强“需求端”与“供给端”的沟通对接,推动形成各负其责、资源共享、运转高效的工作链路,实现全民国防教育优质资源合理配置、优化组合,防止因信息不对称造成国防教育开展不起来、深入不下去的现象。
全民国防教育是一项往民族灵魂里熔铸精神、思想里渗透价值、骨髓里注入忧患、脑海里输送责任的战略工程。实现国防教育供需双方无缝对接,并非“认认门、认认人”那么简单,而是需要下长功夫、细功夫。
全民国防教育具有严肃性的特点,省军区系统应当协调相关部门抓好法律法规的落地落实,防止走形变样。比如,教育部、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共同印发的《高中阶段学校学生军事训练教学大纲》,对基本军事知识和基本军事技能各部分的必训、选训内容作出明确规定。省军区系统应当协调教育部门,严格落实大纲要求,不得随意减少教学内容和规定课时;选派思想素质好、文化程度高、组织纪律性强的现役、退役军人担任教官,科学组训、合理施训,确保军训取得扎实成效。
全民国防教育具有专业性的特点,省军区系统应当协调相关部门,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努力打造国防教育品牌。比如,可结合地方领导干部过“军事日”、全民国防教育日等时机,邀请理论功底扎实、教学经验丰富、具有相当造诣的军队院校专家前来授课,把重大问题、热点话题讲深讲透,让大家爱听、主动听,激发起学习研究国防建设的浓厚兴趣,增强国防教育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全民国防教育具有群众性的特点,省军区系统应当发挥民兵队伍人地两熟的优势,打造一支不走的群众宣传队。比如,内蒙古乌兰察布市成立的乌兰牧骑民兵连,贴近“民”的实际、突出“兵”的特点,以牧区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把党的好声音送进千家万户,收到良好效果。
全民国防教育具有地域性的特点,省军区系统应当协调相关部门讲好驻地的国防故事,引导干部群众把热爱家乡的感情升华为爱国之情。比如,可依托驻地红色资源,建设国防主题公园、国防教育一条街、国防教育基地等场所,让国防教育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从而使干部群众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本文刊于中国国防报 10月13日 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