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不忘初心、勇毅前行,奋力开创新时代首府双拥工作新局面
发布时间: 2023-03-14 14:15   |  来源: 呼和浩特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 

呼和浩特市是自治区驻军最多的城市,有着悠久的双拥传统,1992年以来,连续九次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拥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不断提高政治站位,抓难点、创特色、求发展,全市双拥工作基础更加扎实,特色更加明显,重点更加突出,成效更加显著,各项双拥成果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提升。

一、加强组织领导,双拥工作基础更加稳固

健全双拥组织机构。呼和浩特市始终把双拥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健全完善了市委书记包钢任组长,市委、市政府、警备区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市双拥办与警备区政治工作处合署办公,警备区政治工作处主任兼任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分管双拥工作。市本级成立正科级参公事业单位呼和浩特市双拥工作促进中心,9个旗县区全部成立双拥工作专门机构。

强化双拥工作机制。每年召开议军会议、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和军地座谈会、协商会,及时研究布置新形势下呼和浩特市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的有关工作,解决在部队建设、维护官兵和优抚对象合法权益中的难点、热点问题。

创新双拥工作思路。不断开拓思路、创新发展,制定印发了《呼和浩特市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十连冠”(2021年-2024年)任务分工分解表》,落实落细了各地区、各单位双拥工作任务;深耕军地互提要求、互办实事“双清单”工作,2021年印发了《积极开展军地互提需求、互办实事“双清单”工作实施方案》,市发改委将“双清单”工作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拓宽服务路径,积极探索社会化拥军新模式,2021年启动了“青城拥军服务站(点)”工作,授予内蒙古草原红太阳食品有限公司、呼和浩特市关爱退役军人协会等58家单位、企业和社会组织“青城拥军服务站”牌匾。同时,积极邀请天骄航空公司、内蒙古红色文化发展传承基金会等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拥军活动,鼓励引导社会组织和拥军企业参与拥军优属工作,凝聚起新时代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局的强大正能量。

二、把握重点难点,拥军办实事成效更加显著

探索开展拥军支前。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后,呼和浩特市积极发挥双拥支前的功能作用,协同内蒙古军区、自治区退役军人事务厅、呼和浩特警备区和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等部门,组织筹措26.7吨、价值108万元物资,联动呼和浩特军代室,助力969医院驰援武汉的医护人员和武汉疫情防控工作。同时,第一时间落实全国双拥办“五个一”要求,走访慰问了12名援鄂军队医护人员家属。

积极推进拥军优属。2020年对全市现役军人家庭情况进行了全面摸底,为精准开展拥军优属工作奠定了基础。认真落实全国和自治区双拥办关于“情系边海防官兵”活动安排部署,每年走访慰问本市和外省市在呼和浩特市居住的现役边海防官兵家属。大力开展困难军人家属帮扶援助工作,2021年采取走访、慰问、座谈、送喜报、电话询问等方式,及时帮助解决军人家属生活困难。切实做好优待抚恤工作,按时发放义务兵家庭优待金和各类优抚对象抚恤金。2020年以来累计帮扶困难退役军1343人次,投入生活困难退役军人帮扶援助和慰问资金117万元。

大力支持国防和部队建设。2020年以来,市财政努力支持国防和军事重点工程、新型作战力量建设,为配合部队完成战备执勤、重大训练演习和科研实验等提供保障。市自然资源局对军队项目开通绿色通道,办理土地手续两宗,同时积极推进军队资产移交工作,为原军区招待所、融通地产、联勤部队某部办理不动产相关事项。市住建局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克服困难为部队维修铺设营区道路和门前广场。

有力推动就业创业。在全自治区创建了首家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园,建园以来累计孵化企业103家,出园企业43家,完成直投项目9个,总投资金额1500万元。实施“千企连千兵”和就业创业联盟计划,签约企业1028家,扶持退役军人就业1352人。通过线上线下招聘、开发公益岗位等方式解决就业1976人。积极扶持退役军人创办企业44家,贷款扶持35万元,税费减免47.87万元。

着力解决“三后”问题。积极解决好军人“后路、后院、后代”等后顾之忧,2020年以来全市接收的转业军官和符合安排条件的退役士兵全部按照政策规定100%安置,对74名符合条件的随军随调家属给予安置,按时足额为未就业随军家属发放基本生活补贴。警备区会同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市国资委,采取双向选岗的方式,推荐24名未就业随军家属到国有企业工作。市教育局、警备区政治工作处、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印发《呼和浩特市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实施细则》,以“户籍所在旗县区范围内,由教育部门根据意向安排”等方式安排近千名军人子女顺利入学。

三、聚焦“两个确立”,扎实做好拥政爱民工作

助力地方经济和社会建设。一是组织开展扶贫帮困活动。警备区积极协调军地单位召开联席会,找准双拥工作的着眼点、发力点、落脚点,持续开展“四个一”活动。协调市委、市政府和地方有关单位及驻呼30多家军警单位共同参与脱贫攻坚,“组团”持续深入沙尔沁镇打造“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双拥共同体”,助力乡村振兴。二是积极投身生态环境建设。警备区多次组织驻呼部队召开生态建设工作部署会,协调驻呼部队官兵积极参与全民义务植树、大青山前坡生态建设和清水河县百万亩扶贫林果基地建设工程;协调市政府在和林格尔新区金盛路西侧规划了120亩“驻呼军(警)部队生态林基地”,构筑北方生态安全屏障。三是积极开展医疗帮扶活动。在警备区的牵头协调下,坚持双拥工作的“双向奔赴”,合力推动“双清单”制度落地落实。解放军969医院(原253医院)广泛开展“联勤军医老区行”和“百名军医回老区”等巡诊义诊活动。武警总队医院为贫困群众建立健康档案,定期到帮扶点开展义诊咨询公益活动,并为清水河县韭菜庄卫生院赠送了价值70余万元的医疗器材。四是广泛开展助学兴教活动。着眼“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立足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特点,警备区号召带动驻呼军警部队合力创建少年军校30多所。

全力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2020年以来,驻呼部队始终把维护驻地和谐稳定作为第一责任忠实履职、坚决落实。先后完成自治区“两会”安保、中蒙博览会安保、卷库安保、押解押运、武装巡逻等重大任务300多起,军地配合协作能力得到了全面检验提升。呼和浩特警备区先后出动基干民兵13万余人次,调配指挥方舱3台、指挥车2台、其他各类车辆近18万台次,投入疫情防控战场。

四、加强军地共建,军政军民关系更加和谐

深入推进军民共建。深入学习贯彻《关于新时代深入开展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动的意见》,组织召开驻呼部队专题会议,部署开展新时代军民共建活动,进一步加强军政军民团结,形成了浓厚的拥军爱民氛围。呼和浩特市政府与海军161舰签订军民共建协议、市司法局与驻呼空军部队签署《军人军属法律援助军地协作协议》、市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中心与武警总队农副业生产基地签约“建设军民融合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等。目前全市建立军民共建点66个。

广泛开展双拥宣传教育。一是通过国防教育专题讲座、军事日、军训、军民联欢、文艺演出等形式,开展爱国拥军、革命传统、拥政爱民宣传主题教育活动。2021年军地有关部门联合举办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保障法》宣传月暨双拥宣传月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五级联动启动仪式。二是在各类媒体深入宣传双拥工作政策法规、工作成就和先进事迹,2020年以来《中国双拥》杂志和官网以及其他国家级媒体刊登呼和浩特市双拥工作稿件60余件,自治区和市属媒体刊播呼和浩特市双拥重点稿件80余件;在地铁站、飞机场、火车站等场所刊播双拥宣传内容。目前全市共建成双拥主题公园7个、双拥广场1个、双拥林1处、以及双拥亭、双拥石等双拥标识8个,双拥路6条,进一步增强了全市人民的国防观念和双拥意识。

努力打造双拥文化品牌。多年连续举办军地羽毛球乒乓球友谊赛、书画进军营、书画摄影展、图书进军营、军地交友联谊会等一系列双拥活动,拉近了军民距离,增进了军民感情,凝聚了军民合力,全市军政军地军民关系和谐融洽。

“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是我党我军特有的政治优势”,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呼和浩特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驻呼部队将始终不渝的巩固发展“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军政军民关系,以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十连冠为目标,扎实做好各项工作,不忘初心、勇毅前行,奋力谱写新时代“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的双拥工作新篇章,再创北疆首府城市双拥工作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