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拥军信息服务平台,覆盖更多领域!
发布时间: 2024-05-14 16:57   |  来源: 新时代中国双拥   | 

呼和浩特市是内蒙古自治区驻军单位最多的盟市,现有退役军人9万余人。1992年以来,呼和浩特市连续十次被命名为自治区双拥模范城,连续九届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

呼和浩特市以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十连冠”为目标,抓难点、创特色、求发展,先后制定出台《积极开展军地互提需求、互办实事“双清单”工作实施方案》《呼和浩特市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实施细则》等10余份文件,奋力开创新时代双拥工作新局面。

驻区部队为哈拉更村援建的“蓝天书吧”。

一、一个社会化的拥军团体

“万万没想到,凭证件购置家电还能享受‘折上折’优惠,给新房购置一套家电,算下来省了几千元。”新婚军嫂赵方聪高兴地说。

“这都是爱国拥军促进会的功劳。”呼和浩特市双拥办工作人员介绍,以前,社会化拥军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力量难以形成合力,导致资源分散、重复建设等问题,影响了服务保障的效果。

2023年4月26日,呼和浩特市爱国拥军促进会正式成立,组建起青城社会化拥军惠军信息服务平台——惠军同诚,开设了业务办理、企业招聘、惠军服务、政策解读、活动资讯五大拥军板块,涵盖餐饮、商超、医疗、交通、教育等20余个领域。截至2023年底,呼和浩特市爱国拥军促进会共推荐300余个用工岗位,70余人达成就业意向;开展医疗健康关爱进社区活动14场,3万余人次享受义诊服务;组织爱心企业向军人子女捐赠学习生活用品;开展“东鸽惠军专项补贴”活动,为优抚对象提供家电补贴,补贴金额达50余万元,受益对象达4000余人次。

通过爱国拥军促进会,呼和浩特市动员社会力量在更多领域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化拥军活动,推动社会化拥军工作进一步向纵深发展,促进“三驾马车”齐头并进,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

二、一颗满足诉求的决心

呼和浩特市双拥办联合多家单位举办拥军义诊活动。

2022年8月11日,一名军人手捧锦旗走进呼和浩特市双拥办,激动地表达感谢:“我的家庭情况非常特殊,孩子上学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衷心感谢党和政府对我的支持帮助,为我解决了一大难题。”

毕力格图服役于北京某部队,妻子在黑龙江工作,孩子在河北生活,一家三口长期处于三地分居状态。考虑到孩子的教育及生活问题,毕力格图希望能将孩子转学到呼和浩特市,由在呼和浩特市生活的母亲照顾。经多方咨询,这种情况不符合军人子女入学政策,毕力格图陷入了深深的苦恼。

为了帮毕力格图解决烦恼,呼和浩特市双拥办积极协调教育部门,经多方共同努力,最终解决了孩子上学的难题。

“三后”问题是广大官兵关心的热点、难点,呼和浩特市始终致力于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军人“三后”问题。2020年以来,呼和浩特市共安置转业军官129名、退役士兵556名、随调家属38名、随军家属103名;创建全区首家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园,累计注册企业130家,吸纳1387名退役军人、军属就业创业;1100余名军人子女优先选择理想学校,真正做到让军人对“后院”不担心、对“后路”不费心、对“后代”不操心,提升了军人的职业荣誉感。

三、一段鱼水情深的故事

“这几年,我们的收入提高了,凭自己的劳动过上吃饱穿暖的生活,这离不开解放军同志的关心帮助呀!”哈拉更村村民王宽元边给羊喂草料边说。他家的种羊,正是来自驻呼某部的捐赠。

哈拉更村(“哈拉更”意为长荨麻草的地方)隶属呼和浩特市新城区,王宽元原是该村的重点贫困户,一家六口人,四个人均因病丧失劳动能力,还有两个孩子正在上学,家庭主要收入仅有每年土地流转金4000元。2016年11月,驻呼某部与王宽元结成对子,对其进行精准帮扶,前后投入3万余元,帮助购买圈养种羊7只,还定期赠送羊饲料和米面油煤等生活物资。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该部队进一步加强对哈拉更村的结对帮扶,先后建立“蓝天广场”“蓝天书吧”“蓝天卫生服务中心”,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设立“蓝天助学基金”,用于支付村里贫困户子女上学费用;建设引水工程,解决干旱季节用水困难问题,提升村民生活质量。

长期以来,驻扎在呼和浩特市的各支部队视驻地为故乡、把群众当亲人,切切实实为人民群众谋福祉,为地方发展作贡献。在呼和浩特,拥政爱民不仅是军队的职责所在,更是新时代军民关系的生动写照。